展現團結一致的拼搏精神——記我國首位奧運冠軍許海峰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展現團結一致的拼搏精神——記我國首位奧運冠軍許海峰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
“當運動員真的很好。”回顧自己的體育生涯,許海峰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自從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許海峰的名字就被鐫刻在了新中國的體育史冊上,成為一個重要符號,象徵著中國健兒勇攀高峰的壯志淩雲,也代表中華兒女向世界發出了一聲豪邁的宣言。
2018年,許海峰退休了。回想起34年前那個被載入史冊的時刻,他記憶猶新。
時間定格在1984年7月29日上午11時30分,已經走過近百年曆程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迎來了中國人登上冠軍領獎臺的那一刻。“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是第一塊金牌。雖然我知道射擊是第一天而且是上午打的,是我們項目的第一塊金牌,但我並不知道它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第一塊奧運金牌。第二天的時候就開始有點感覺,因為第二天我到靶場去看別人比賽,結果中央電視臺的岑傳理告訴我,昨天北京的各大報紙被搶購一空。他告訴我後,我頭皮都麻了。”許海峰回憶道。
時任國際奧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在頒獎時對許海峰説:“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我為能親自把這塊金牌授給中國運動員而感到榮幸。”
在體育圈摸爬滾打近40年,許海峰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在他剛開始練射擊的時候,一個省隊只配備得起兩把進口槍,冬訓沒有取暖設備,從不生凍瘡的他,冬訓時也第一次長了凍瘡。“在國家隊冬訓的時候,我們拿木板圍起來,裏面生個火爐,就這麼練。”許海峰説。與那時相比,如今隊員們的訓練條件相當優越,訓練時也不必再數著子彈省著打,出國比賽的機會也比以前多了許多。
許海峰説,改革開放初期,體育在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國人凝聚力、弘揚團隊精神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次他獲評改革先鋒,從中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於體育事業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進程中所做貢獻的認可。
退役後的許海峰又先後當過教練、隊伍管理者。跟體育打交道的職業生涯中,他總結出三條成功經驗:第一是熱愛本職工作,“工作這事,如果不熱愛,乾脆就別做”;第二是學習,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花所有的時間去學習;第三就是鑽研,“不怕不懂,就怕不幹”。一個人踏踏實實研究,踏踏實實幹,再大的困難都能解決。
退休後的許海峰依然忙碌,他想把他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弘揚體育精神,傳遞拼搏精神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