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體制改革 縱深推進有成效

2019-01-05 09:3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月4日,中俄青少年國際舞蹈大賽在黑河市舉行。中俄青少年舞蹈大賽以“舞動世界 綻放未來”為主題,俄方參賽作品由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太陽世界藝術組委會選送,中方參賽作品由黑河市各縣(市)、區教育局選送,各縣(市)、區7個小學生代表隊參賽。圖為俄羅斯青少年表演舞蹈。邱齊龍攝(人民視覺)

  2013年11月26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兩周後,剛剛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在聽取大家關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研究的情況介紹後,習近平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5年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的重大創新成果。改革激發了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繁榮,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四梁八柱”搭建完成

  5年來,在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新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準等要求。

  文化體制改革頂層設計很快出爐。2014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據介紹,這一方案突出了方向引領,加強了謀篇佈局。

  “四梁八柱”中,既有完善國有文化資産管理體制,推動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産管導向相統一的舉措,如2015年9月,中央印發《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也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制度,如2014年12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此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臺,首次以法律形式規範和界定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責任和義務,將公共文化建設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還有一系列重要法律的出臺,如《電影産業促進法》《網路安全法》《公共圖書館法》等;還要出臺措施,鼓勵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2015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完善全國性文藝評獎的標準和審批,壓縮獎項的數量,提升獎項的品質,引導和激勵健康創作風氣,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

  無愧於偉大民族、偉大時代

  2014年10月15日,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72位文藝領域的代表人物齊聚人民大會堂,參加一次不尋常、非慣例的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習近平親自主持召開這一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産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幾年來,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持續産生著深遠影響。在講話精神的引領下,中國文藝創作的長卷呈現出新氣象。

  2015年9月11日,《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這份文件從6個方面、分25項對繁榮發展中國文藝事業作出了具有戰略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具體部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這5年來,中國持續發力,把那些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2016年11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17年初,《“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公佈,並逐漸得到落實。

  過去5年間,中國文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曹文軒、劉慈欣、麥家、莫言等一批作家,或獲得國際大獎,或作品暢銷海外;《媳婦的美好時代》《海棠依舊》《何以笙簫默》等優秀電視劇在海外熱播,有的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有的被翻譯成10種語言;《我們誕生在中國》等一批合拍電影,走向世界並廣受歡迎;在一次次主場外交重大活動中,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同樣感染著世界各國友人。

  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給改革以時間,便會在前進道路上收穫纍纍碩果。文化産業發展,不斷滿足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文化産業,在改革中不斷壯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為34722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2%。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步上升,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中國全年電影票房宣告突破600億元,創下新高。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改革中逐步健全。據統計,在當下中國,有4700多家博物館、3100多家公共圖書館、44000多個文化館(站)、15700多家藝術表演團體,他們直接面向群眾,直接讓群眾受益。目前,中央、省、市、縣、鄉、村六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立。全國群眾文化機構每年開展活動近200萬次,服務群眾達5.6億人次。

  産業大發展、大繁榮背後,是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在這股浪潮中,有“網際網路+”帶來的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移動多媒體、網路視聽、數字出版、動漫遊戲、3D和巨幕電影等新興産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産業發展不斷釋放新動能。一批文化企業和品牌做大做強,文化産業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這5年,中國始終堅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産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

  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靈魂,而改革則為文化賦予不斷前行的動力。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