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流失海外百餘年圓明園青銅“虎鎣”重回祖國

2018-12-12 13:4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好消息!11日,國家文物局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yng)”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至此,流失海外百餘年的圓明園青銅“虎鎣”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銅“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相關消息後,立即開展資訊收集、協商談判、協調聯動、宣傳引導等多方面工作,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相關拍賣機構、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支援下,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推動青銅“虎鎣”返還工作出現積極轉機。11月23日,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

  這件稀罕文物為何流失海外?在返還過程中經歷哪些曲折?它背後有哪些文化價值?

  【揭秘】

  “虎鎣”保存完整,未見明顯後世修復痕跡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虎鎣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應有連鏈,現已失。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

  蓋內鑄銘四字:“自乍(作)(供)(鎣)。”“乍”字反書。可能是共字,與共字通常作、形較異。器自名為“鎣”,是盉的一種別稱。“共”作為器名的修飾語,尚屬首見。共是供的初文,《廣雅釋詁二》:“供,進也。”《玉篇人部》:“供,祭也。”《廣韻鍾韻》:“供,奉也。”“供鎣”明確了此器的用途,即作為祭祀時奉獻使用。

  通過X-ray探傷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見明顯的後世修復痕跡,墊片清晰,佈局合理。流根處、外底有補鑄遺跡,器身也可觀察到合范處。蓋上鈕環與鋬鈕形制不同,可能係使用時殘損後補接所致。

  從攜帶型熒光能譜表面分析結果來看,銅、錫、鉛比例符合商周時期青銅器成分特徵,排除了鋅銅合金的可能。

  關於“虎鎣”這一世稱的由來,主要依據是流管上的臥虎造型,流乃商周青銅盉標誌性的關鍵部位,憑此位置上的紋飾對其定名,依據充分,科學合理。

  【回顧】

  從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國

  相關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銅“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相關消息後,立即開展資訊收集、協商談判、協調聯動、宣傳引導等多方面工作,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和相關拍賣機構、國內外媒體和民眾的支援下,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推動青銅“虎鎣”返還工作出現積極轉機。

  4月底,青銅“虎鎣”境外買家表示願將文物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在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和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高度重視下,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國家博物館,穩妥有序地開展青銅“虎鎣”的鑒定接收等各項工作。

  9月,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劉曉明大使的見證下,于中國駐英國使館成功舉辦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1月23日,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

  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舉行。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出席儀式,雒樹剛為青銅“虎鎣”揭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與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黃振春交接劃撥文物清冊。

  【保存】

  前後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儀式上,劉玉珠説,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流散回歸歷程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密切相關,寄託著中國人民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情感。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功促成多批流失文物回歸祖國,青銅“虎鎣”的回歸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範例,彰顯了中國政府保護文化遺産的堅定信念與負責態度,也顯示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理解與支援。

  王春法表示,國家博物館將於青銅“虎鎣”入藏後,妥善保管、做好展陳,深入研究,使其發揮更大作用,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家文物局不斷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的多種途徑,逐步建立綜合使用外交斡旋、協商談判、執法合作、司法訴訟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其中圓明園鼠首兔首、秦公晉侯青銅器、大堡子山金飾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後入藏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為宣傳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原則理念、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揮作用。

  “國家文物局將本著合作、開放的態度,在各相關部門的支援下,推進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更加主動有序開展,為建立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規則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劉玉珠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