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海南來實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是不是海南人,看他在朋友圈裏曬不曬藍天就知道了。”海南人喜歡這樣説。在海南看慣藍天白雲,誰還在朋友圈裏曬呢?
天藍海碧,樹高林密,好生態是海南發展的最大優勢。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海南以問題為導向,自我加壓,用更科學的規劃,更嚴密的保護,更嚴格的治理,致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科學規劃,生態建設抓源頭
海口,南渡江向東,一塊總面積約298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著海南的未來發展。今年6月,海南省委和省政府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江東新區的規劃將環境品質放在首位,藍綠空間是重要的規劃佈局,以此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區示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常務副院長胡耀文告訴記者,在招標入圍團隊中,生態優先、産城融合成了投標報告裏最亮眼的詞語。
城市規劃有綠色,鄉村生態劃紅線。這些天,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營根鎮國土員王漢俊正忙著下鄉,電腦裏儲存了五顏六色的“多規合一”地圖,他仔細比對著,實地勘察建設、農業等用地項目是否越過生態保護紅線。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通過“多規合一”加強統籌,推動解決生態功能區劃與相關部門規劃交叉重疊問題,堅持陸海統籌,在全國率先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陸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分別佔海南陸域面積、近岸海域面積的33.5%和35.1%。
生態優先,對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呼喚打造新型産業體系。海南自貿區招商重點圍繞旅遊、熱帶高效農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等十二大産業展開。開門招商要打破玻璃門,但絕不能觸碰生態底線。“各部門必須嚴把生態環境品質關,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再多稅收也堅決不上。”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説。
嚴密保護,一體推進靚城鄉
行在海口,城市主幹道兩側的椰子樹、三角梅、大葉油草等熱帶植物隨風婆娑;曾經的臭水溝美舍河、五源河、海甸溪變身濕地公園和濕地景觀……2017年,海口申報的省級以上濕地公園達179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0.8%。
開學第一天,海口五源河等學校的學生走入濕地。蜂虎鳥飛到眼前,鐵芒果、鳳凰木等植物圍繞身邊,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建設美好家鄉,要集結青春力量。“我們的隊伍已從幾百人增加到9000多人。”海口市環保志願者周緣介紹,2013年,海口的濕地保護還僅限于東寨港國家紅樹林保護區。而2017年一年,就有新舊溝、潭豐洋、韋公洋被列入保護名單,濕地從此植入城市。《海口市濕地保護若干規定》等地方法規相繼出臺。“河流有河長,海洋有灣長,24小時動態監控,接受群眾投訴。”
按照省人居環境3年行動方案,海南全域推進綠色村莊建設,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優化村莊規劃設計,提供建房設計圖紙,引導農村建築風貌提升。三亞市海棠灣鎮博後村引進玫瑰種植企業,富裕起來的村民蓋的樓都不高。“農村建房不能高過椰子樹。”經營“農家樂”的村民符海冠,説起村裏的變化津津樂道,“以前沒排污管網,村前是個臭水塘。現在生態修復成濕地了,真好看。”
強化治理,直面問題成合力
空氣優良率98%以上,地表水水質優良率90%以上,森林覆蓋率62.1%……海南人對此很自豪。然而,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的情況反饋,直指海南存在對環保工作認識和推進不夠等四方面問題。
面對問題,海南省舉一反三,壓實責任。整改方案和措施清單任務共計385項,整改時間要求明確、責任具體到人。省長沈曉明提出,要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始終保持優良水準。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絕非一蹴而就。《海南省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計劃》正進入第二個3年,大氣、水、土壤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城鎮施工及道路揚塵、重點企業污染控制、老舊柴油車污染治理等突出問題,海南加大執法力度、壓實工作責任,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海南海岸帶專項整治收回岸線土地8765畝;單位GDP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雙下降,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實現省域全覆蓋……
與此同時,海南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等同步推進。2016年5月,《海南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印發,當地黨政領導幹部出現失責行為、符合追責情形的必將追責,且不論調離、提拔、退休與否,實行終身追責。
“海南自身要加強努力,同時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治理,形成合力,生態環境才能持續變好。”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説。根據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發現,外來大氣污染輸送對海南空氣整體品質影響達41%。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區域性合作協調發展需持續探索。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