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好文章 “留綠”向未來——廣西柳州民生發展新觀察
新華社南寧11月26日電 題:“免費”好文章 “留綠”向未來——廣西柳州民生發展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盧羨婷
在廣西柳州,市屬公園全部免費開放、城市道路停車位免費停車1小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全部吃上“免費午餐”……這組“免費清單”,讓柳州人民習以為常而又充滿自豪。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柳州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工作目標和追求,努力發展民生事業。如今的柳州,城市更加漂亮,教育趨於均衡,看病癒發方便,居住不斷改善,一幅“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藍圖徐徐展開。
一張數不盡的“免費清單”
午間下課鈴聲響起,鹿寨縣寨沙鎮龍江小學的1277名學生有序地來到食堂,排隊領取免費的營養午餐。
薑絲炒麻鴨、瘦肉炒西葫蘆、豬紅豆腐湯,葷素搭配得當的兩菜一湯讓六年級的莫雨萱感到很滿足,她覺得“比家裏的飯菜還要好吃”。莫雨萱説,學校每天都有營養午餐,這讓在外務工的父母很放心。
過去,許多農村孩子上學山高路遠,中午只能吃一些冷飯、乾糧。從2008年秋季學期起,柳州市率先在三江、融水、融安三個貧困縣義務教育段農村學校實施“免費午餐工程”,由政府出資,讓貧困學生每天上學都能吃到新鮮營養的午餐。2011年秋季學期,柳州將“免費午餐”推廣到所有縣區,在廣西率先實現“免費午餐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免費午餐”只是柳州“免費清單”的其中一項。近年來,柳州在公共服務品質上下功夫,特別是實行降費、免費措施,減輕群眾負擔,提升群眾幸福感和自豪感。
2007年,柳州市屬公園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2014年,柳州市停止收取城市路橋機動車輛通行費,“路橋費”由市財政買單;2017年,柳州市實行城市公共道路1小時內免費停車;2017年,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提出讓市民“多跑運動場、少跑醫院”,兩所學校體育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2018年,柳州市體育局所屬的五大體育場館市民健身運動項目收費標準全面下調50%。
柳州市幹部群眾認為,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實則需要勇氣和底氣。沒有讓利於民的執政理念,就不會有勇氣去做;沒有改革發展的成果作為支撐,就不會有底氣去做。
一份縮小城鄉差距的“共用保單”
柳州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工業重鎮,擁有汽車、鋼鐵、機械三大支柱産業。工業發展帶來了城市聚集效應,但柳州始終堅持城鄉一體化推進,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尤其在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力求均等化。
“可以晚一點修一條路、一座橋,但不能晚一點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要讓柳州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上好學,讓基礎教育發展與城鎮化進程同步。”鄭俊康説。
2012年,柳州試行集團化辦學,由1所義務教育優質學校加若干所同學段的學校組成教育集團,把優質學校作為“孵化器”和“培育基地”,通過輸出管理、共同教研等方式,對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新建學校進行全方位幫扶。
“現在的學校不僅寬敞、漂亮,還有少年模擬法庭和少數民族多媒體課堂等豐富多彩的選修課。”柳州市公園路小學馬鹿山校區六年級學生韋馨怡説。
韋馨怡原來就讀的馬鹿山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三年前,學校合併到公園路小學進行集團化辦學,城中區政府對學校進行重建,如今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育品質大幅度提升。
2013年,柳州市啟動“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校基本建設三年攻堅”,新建、改建義務教育學校31所,保障適齡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在醫療保障方面,為破解縣鄉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柳州探索建立了10對由三級醫療機構與縣級醫院組建的緊密型醫聯體;15家縣級醫院與55家鄉鎮衛生院開展醫共體建設,讓縣鄉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三甲醫院”的治療。
柳州為群眾提供的民生保障日趨多元化、均等化,讓城鄉居民共用發展成果。
一份留給後世的“幸福遺産”
每年春天,柳州都會因為滿城盛開的洋紫荊花吸引世人的目光。這座美麗的城市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是我國著名的“酸雨之都”。痛定思痛,柳州打響了一場持久的“環境保衛戰”,全面調整工業佈局,重污染企業退城進郊。
經過環境治理,柳州“柳江環境整治項目”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捧回“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今年年初,柳州市將價值10多億元的205畝商業、商住用地轉為休閒綠地。一直以來,柳州十分注重在黃金地段為城市“留綠”:750畝地用於新建紫荊花公園,160畝地用於建設工業博物館,市區黃金地段102畝地建街心公園……
如今,柳州市民可以騎車徜徉在30多公里的環江濱水大道上,可以在每年柳州國際水上狂歡節和世界水上極速運動大賽中感受“速度與激情”,可以在降費、免費的體育場館中享受體育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