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涼山】涼山文化扶貧:讓村民錢包鼓起來 精神上富起來
四川新聞網涼山10月30日訊(川網集團報道組 劉瑞強 攝影報道)“幫助貧困學子實現藝術夢想,業餘休閒時教村民跳達體舞,帶領村民去上海表演彝族傳統織布技藝……”10月28日,網路媒體涼山行活動走進涼山州,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地文化扶貧不僅讓村民錢包鼓了起來,還讓村民從精神上富了起來。
文化扶貧 讓孩子們的夢想像花兒一樣綻放
“我們下鄉過程中發現,涼山很多貧困地區的鄉村學校缺少藝體老師,孩子們的藝術天賦沒人指導的話,很容易被埋沒。”10月28日,涼山歌舞團副團長張蓓蓓告訴記者,自己曾帶隊到一所鄉村小學調研,當問起是否有人願意出來表演節目時,班上80%的孩子都舉起了手。“看到孩子們這麼積極,當時的班主任很震驚,因為平時沒怎麼關注過學生的藝術才能。”張蓓蓓説,由於條件受限,當地的家庭和學校幾乎沒有辦法讓孩子走上藝術之路,“文化扶貧顯得非常重要”。
“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啟動了‘索瑪花開’培訓計劃。”據涼山文廣傳媒集團總經理助理賈曉婭介紹,從2013年起,集團和涼山歌舞團合作,從涼山貧困村選拔具有舞蹈或音樂天賦的孩子進行免費培養,幫助他們走出貧困,實現藝術理想。
在涼山文廣傳媒集團音樂基地,記者看到,隨著音樂響起,數十名舞蹈演員開始了排練,男性的雄壯、女性的柔美,在演員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得到完美展現。“這些舞蹈演員都來自涼山深度貧困地區,他們之所以能聚在一起實現夢想,得益於‘索瑪花開’培訓計劃。”賈曉婭説。
據賈曉婭介紹,截至目前,第一批選拔出的80名學生被送到四川省彝文學校學習,涼山歌舞團負責指導他們學習歌舞表演,還不定期邀請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東方歌舞團的老師前來授課。三年學成畢業後,這些孩子進入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和涼山歌舞團,從事演藝工作。
“培養出一名從事演藝的孩子,即可帶動全家脫貧,更重要的是圓了孩子們的藝術夢。”張蓓蓓説,這些孩子月工資平均在4000元左右,演出較多時最高可以上萬。他們中的不少人參加過2016年央視“七一”晚會、2017年央視春晚等多場重量級演出,並受邀前往加拿大、巴拿馬、哥斯大黎加等多國展示彝族文化。“現在的歌舞團不斷收到各地的演出邀請,可以説,這些孩子的命運得到了徹底改變。”張蓓蓓語氣中透著喜悅。
據賈曉婭透露,集團正在籌劃成立一所藝術學校,專門培養美術、音樂、舞蹈、旅遊等方面的人才,重點對涼山貧困地區進行招生。“文化扶貧既是扶志也是扶智,作為文化企業,我們將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走上藝術之路。”賈曉婭説。
文化扶貧 讓村民們從精神上先富起來
記者了解到,布拖縣補爾鄉菲聯烏村,是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和涼山歌舞團對口幫扶的貧困村。據賈曉婭介紹,除了幫助當地銷售農産品,他們重點在於開展文化扶貧。從今年年初開始,集團派出2名演員長期入駐菲聯烏村。演員們白天在村幼兒園當音樂舞蹈老師,晚上教村民跳達體舞、朵洛荷。此外,集團還組織高腔、口弦等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赴當地開展教學,受到村民歡迎。“用這種方式增強村民們對彝族文化的理解和自信,也能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賈曉婭説。
“帶領村民去大山外看看……”這是張蓓蓓的做法。她告訴記者,去年7月,歌舞團去上海演出,菲聯烏村一位阿姨隨行前往,表演了彝族傳統的織布技藝,受到熱烈歡迎。觀眾們的強烈反響讓彝族阿姨激動了很久,回去就傳達給了全村人。“全村的文化自信就這樣油然而生了。”張蓓蓓説,村民還會把在城市裏的見聞帶回村裏,也會把好的習慣帶回去,眼界開闊了,思維也就變活了。
“文化扶貧是一項長期行動,只要努力了,才會有改變。”張蓓蓓告訴記者,今年7月她去菲聯烏村開展扶貧,一場特別的晚會讓她非常感動。當時,幫扶人員自帶帳篷睡在村裏的場壩上。天剛暗下來,村長就拖著一個拉桿音響出現了,用彝語説要給大家表演節目。隨著音樂響起,村裏的婦女們自發聚攏跳起了舞,跳的正是駐村演員教的朵洛荷。隨後,村裏的孩子們表演了合唱,一位男性村民還表演了獨唱。張蓓蓓説:“在幫扶之前,村民們都很靦腆,見到外面的人,眼神都很躲閃,現在卻主動為我們表演,這就是進步。”
據了解,涼山文廣傳媒集團和涼山歌舞團還從其他方面開展文化扶貧。涼山文廣傳媒集團自2011年10月開始,舉辦大涼山惠民音樂會,每週五晚上免費進行公益演出,至今已成功舉辦300余場。2017年,集團投資拍攝了電視劇《索瑪花開》,講述了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駐村幹部帶領彝族同胞脫貧致富的故事,被媒體評為“扶貧教科書”。而涼山歌舞團,則從2013年11月起,開展“千鄉播夢行動”,計劃用五年時間走遍涼山612個鄉鎮,為村民帶去一場演出,教會村民一支舞一首歌。涼山歌舞團還與100余所鄉村小學共建藝術村小,幫助當地培訓師資,隨時提供藝術指導。“換一種方式扶貧,從思想層面幫助村民,讓他們的精神世界也變得富裕。”這是賈曉婭和張蓓蓓一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