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信用立法納入立法規劃
央視網消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這話説的是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不能生存,做事業沒有誠信就無法興旺。然而,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誠信缺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6000億元。記者從中國法學會了解到,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立法已納入立法規劃。
高鐵“霸座男”事件還未平息,前不久,湖南到廣東的高鐵上又出現了“霸座女”。為何霸座接連出現,專家指出,關鍵在於鐵路部門除了一定時期內限制當事人乘車外,並無其他有力懲戒手段,資訊孤島導致失信成本過低,客觀上縱容和助長了失信行為和失信風氣。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年簽訂合同40多億份,但履約率僅50%左右,每年因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
截至2018年9月30號,全國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211萬例,其中只有254萬失信被執行人攝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佔全部名單比例20%。
以信用卡來説,2018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56億元,與2014年的357億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額度已經翻番。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對失信被執行人懲戒主要依據的是部門規定和地方條例,加快社會信用立法已迫在眉睫。
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廖永安:尤其是面對我們現在的社會轉型和經濟升級,基礎就在於制度,在於誠信,只有這個解決好了,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
據了解,有關社會信用立法已經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進入快車道,如果進展順利,兩到三年內,我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有望頒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