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國防行】我們的歲月靜好,有他們用“眼”守護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學) 在祖國最北端黑龍江漠河市,有一雙“眼睛”時刻警惕著。
坐落于大興安嶺深處的空軍漠河雷達站,是我國北方空中預警的第一道防線。“養兵千日,用兵千日”,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雷達,時刻注視著北疆的廣袤天空,守護著人們的“歲月靜好”。
這裡冬季長達8個月,全年無霜期不到3個月,平均氣溫零下5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57.3攝氏度。極寒的自然條件,給戰備訓練任務帶來巨大考驗。
在對雷達進行維護時,官兵需要在室外工作幾個小時,一些部件的檢查需要赤手作業,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傳到手上,扎到心裏,一個維護下來,官兵們的防寒面罩上滿是冰霜。
“不管什麼時候,雷達一旦發生故障,技師必須第一時間到位。拖延時間的話,就會影響戰備,影響這一帶空域安全。”2014年一個冬夜,淩晨2點多,室外零下40多度,雷達熒光屏突然閃成一片雪花,天線轉動停止了。來自湖南的戰士李佐鵬得知後,穿上衣服就往陣地上跑,全然不顧寒風打透軍裝,僅戴著一層薄薄的線手套,一遍一遍地接觸檢查冰冷的裝備,整整工作了一個多小時,手指嚴重凍傷,醫治後又迅速投入工作。
入伍20多年來,李佐鵬類似的經歷已數不清有多少,只有常年不愈的凍瘡訴説著老兵的艱辛。
在如此艱苦的自然環境下,雷達站官兵苦練精訓,還多次在上級舉行的比武競賽中奪得第一。
2015年9月,一場對抗演習,5支雷達分隊同臺競技。戰士李勇拿出看家本領,硬是在雪花般錯亂的地物干擾波中,牢牢鎖定對手超低空突防的雷達回波。成績判讀時,評委們驚訝地發現:李勇捕捉到的軌跡和戰鬥機實際飛行軌跡幾乎完全重合。
“祖國把北天門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守衛好,不能有半點差錯。”這是雷達站“兵教頭”郭平常説的一句話。為此,他刻苦鑽研手中武器裝備,不斷總結改進基礎訓練方式和優化戰鬥操作方法,是站裏絕對的“權威”,獨擋一面,先後出色處置異常情況10余次。
因受全軍表彰,按站裏傳統,郭平在“英雄林”裏認養了一棵松樹。“入伍時,我也是在這片‘英雄林’中,許下了自己的心願。今天,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到特別高興。”
樟子松樹幹上,那枚刻有“郭平”名字的紅色小木牌,和眾多的小木牌一起,披著陽光的金輝,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漠河雷達站官兵的“最高榮譽”。
“最北最寒最堅定,練嚴練實練金睛”。不管郭平取得多麼高的榮譽,他和他的戰友們都還一直在前行。
2016年6月的一天,漠河上空烏雲壓頂,雷聲滾滾,一場暴雨馬上就來。突然,在雷達顯示屏上出現一個亮點:一個不明目標正高速朝我邊境線飛來。連隊立即轉進一等——在雷雨欲來之際堅持雷達開機、堅持監視空情。
經查證得知,這是一架民航客機因繞飛雷電雲層,私自改變航線。儘管是虛驚一場,但雷達站提供的準確情報,為上級正確處理贏得了先機。
正是源於無數次正確處置異常情況,源於日常空防每批情況的認真對待,源於24小時的高度警惕,雷達站實現連續43年空情合格率100%,先後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45次被軍以上單位表彰。
巍巍興安嶺上,一代代官兵編織著永不銹蝕的天網;陣陣松濤聲中,一雙雙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螢幕。致敬,北極雷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