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忘初心大道寬——退役大校徐文濤的不同尋常路

2018-09-19 09:4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瀋陽9月18日電 題:不忘初心大道寬——退役大校徐文濤的不同尋常路

  新華社記者王天德、秦富梁

  9月15日,全國第十八個國防教育日,原瀋陽軍區後勤史館裏觀眾絡繹不絕。佩滿勳章的67歲退役大校徐文濤,站在展板前聲情並茂的講解,贏得陣陣掌聲。

  一位來自政府機關的觀眾向徐文濤表示:“聽您講解黨史軍史,了解您的經歷,無比清晰共産黨是什麼樣子,解放軍是什麼樣子,我應該是什麼樣子——那就是始終不忘初心。”

  文能修史億萬字,武能領軍數千人,又擅長鋼琴、二胡、乒乓球,身材魁梧、多才多藝的徐文濤,退休以來只與史館相伴,“吸粉”無數。

  不上而下

  “認真比聰明更重要,讓優秀成為習慣”,是徐文濤的座右銘。

  有著40多年軍齡的他,每個崗位都幹得很出色,當解放軍202醫院副院長時榮立三等功,擔任分部參謀長時將分部司令部建成“瀋陽軍區先進司令部”,先後被評為全軍聯勤改革和倉庫整治先進個人……

  然而,2004年,徐文濤卻提前兩年主動辭去領導職務,白手起家去創辦瀋陽軍區後勤史館。

  當時,很多戰友、同學不解,也為他惋惜。一起上山下鄉、相戀10年終成眷屬的老伴卻非常支援,“老徐認定的事,自有他的道理”。

  徐文濤輾轉多地,從上億字史料中篩選出4萬多字的文字解説、20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近千件歷史文物。耗時2年時間,全軍第一家戰區級後勤史館終於建成。深研東北革命史、熟悉後勤發展史的徐文濤親自擔任講解員。

  一位老紅軍後代在參觀史館後激動地寫道:“後勤史館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從領導幹部到史館館長,再到講解員,徐文濤10多年來義務講解1500多場,接待了20多萬名來訪者。

  不退而進

  “講黨史,拿出真貨幹貨。向群眾宣講,是要讓他們信;向黨員幹部宣講,是要他們做。”徐文濤説。

  豐富翔實的史料,大校身體力行的講解,後勤史館影響力越來越大,先後被命名為瀋陽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2011年,徐文濤達到最高服役年限。有人勸他:“該急流勇退了,在家看看孩子,休養一下吧。”

  徐文濤卻説:“我離不開後勤史館,這是我的‘孩子’,這是我的‘陣地’。”

  退休7年來,他每天按時上班,熱心接待每一批觀眾。

  去年底,史館的老戰友有的去海南度假,有的去國外看望兒孫,只有他堅持在這“一畝三分地”。

  付出並非沒有回報,組織上極力關心。瀋陽軍區善後辦為史館裝配了空調、新建了廁所,瀋陽市和平區調撥專項經費保障……

  組織的支援給了徐文濤莫大能量,他知難而進、從未停步。面對不同群體,他準備不同講解詞;根據形勢任務變化,他不斷更新史館內容,今年又新建了雷鋒館、軍服館、衛勤館。

  此外,徐文濤還常走出史館,到黨政機關、大專院校等講課。每一次都有針對性地編寫教案,課件和輔助資料存儲了幾十個G。

  徐文濤看起來風風火火,實際上身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前列腺增生等病,不少次都是帶著尿袋講解。

  “作為黨員,奉獻沒有止境。退休不能退步,沒有權力還有責任。”徐文濤説。

  不單而眾

  激情播火十余載,徐文濤並非形單影隻,一大批幹部群眾自發成為徐文濤紅色陣地的支援者。

  在後勤史館,除了徐文濤,經常會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從八九十歲的老紅軍到稚氣未脫的幾歲孩童,他們隔三差五自發到館裏義務打掃衛生,輔助為群眾講解,製作多媒體産品等。

  後來,這些人成立了原瀋陽軍區後勤史館志願者支隊,固定人數已近百人。

  支隊長高磊是一名“80後”,曾經創業10多年積累下百萬家資,2015年生意轉行時曾懈怠過一段時間,花天酒地、肆意揮霍。

  偶然的機會,聽到徐文濤講解授課,高磊深受震撼,決定成為志願者,協助徐文濤。

  2017年11月以來,高磊還組織“老兵圓夢”行動,自費行車20多個省份,為300多名革命老兵拍下了暮年軍禮照,捐贈慰問品。

  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徐文濤的隊伍中。

  “他們不圖名利的奉獻讓我也很感動,這恰恰也説明瞭紅色基因的強大能量,更堅定了我活到老、做到老、傳到老的信心。”徐文濤説,“今年瀋陽市和平區4萬多名黨員要到史館參觀見學,遼寧省某公司15000多員工也要來參觀,還有很多預約的團體和個人。我們幹勁十足!”

  “曆盡滄桑猶赤子,踏平坎坷再長征”。鐫刻在後勤史館入門右側墻壁上《不忘初心賦》中的一句話,正是徐文濤人生路的生動寫照。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