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是奮力實現民族復興的持久動力
作者: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學基地 渠長根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百年多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讓人們鼓起必勝的信念,而今中國共産黨把國家帶上了圓夢之路。民族復興任重道遠,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也要依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精神。
民族復興只有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才能成為必然和現實
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倍受煎熬,山河破碎、主權零落,醒過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便成為中國人民的亂世夢寐,一代代人、一次次努力,真實演繹了屢戰屢敗的悲壯。開明派用禁煙禦敵、洋務運動等方式,表達了地主階級對於家國命運的關切;改良派和革命派用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勇敢地探索了制度巨變引領富強的嘗試,成為資産階級的騏驥一躍;農民階級則用三元里、義和團、太平天國、捻軍等旗幟,展示了最樸素的民族情懷。可惜,芳華碎地、前功盡棄,他們都未能成功。之後,新生的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在文化覺醒、社會革命的風潮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旗幟下,實現了屢敗屢戰的光榮轉折。
28年不懈奮鬥,星火燎原、翻天覆地;之後近70年建立新政權、建設新國家,再一次宣告中國共産黨才是民族復興大業最忠誠的戰士、最真實的榜樣,民族復興的路上,舍我其誰。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産黨的不朽原創和步入輝煌的動力系統
革命文化,源於中國共産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命運與前途的思考和探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廣大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國家創建和人民自由征程中的創新創造,如今已經凝練成為一種繼往開來的歷史財富和文化資源,過程性地記錄並真實地表徵著中國人民艱苦奮鬥、堅定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和風采,涵容、承載了中國共産黨的革命史、奮鬥史、英雄史,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時空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崇高的信仰、堅定的理想、不屈的意志、忘我的奮鬥、集體主義、忠誠奉獻、國家觀念等等,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經典符號,淬煉、凝聚著中國共産黨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赤膽忠心和不懈努力,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民族傳統,彰顯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的獨特思想與精神風貌。
撫今追昔,孕育形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恢弘歷史裏,革命文化成為了革命者披荊斬棘的精神支柱,並且已經融化成創黨、建軍、開國的精氣神兒,熔鑄成共和國強健的筋骨,轉化為人民幸福的長堤;嬗變昇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浩蕩實踐中,革命文化成為了新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磨礪意志、鍛造品質、闖關前行的心靈密碼;流淌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風雲裏,革命文化演變成與中國共産黨的成長一脈相承、同向共進的身份標識。今天,在消除貧困、驅趕愚昧、趕超經濟的民族復興新長征中,革命文化正義無反顧地凝神聚氣,要在國家、人民和社會的轉型升級中再建奇功。
弘揚革命文化,導引民族復興偉業的高貴品質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到西柏坡視察時強調:“對我們共産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的確,繼承紅色基因、傳播革命精神、弘揚革命文化,能夠生動支援認同、鞏固、加強黨的領導,從而培固、強健追求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動力和後勁。
首先,革命文化將為民族復興書寫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品質。民族復興不是簡單的GDP、GNP的冒尖,而是一個綜合性的飛躍提升和整體型升級換代。對於中國而言,目前尚無現成的模式,也缺少可供複製的樣板,一切都要靠中國人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緊跟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站穩中國立場、植根中國大地,發揚創新精神、張大創造意識、提升創新能力,開闢新道路、開啟新航程。
值得欣喜的是,97年來的中國社會發展,已經深深地教育了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都需要創新創造,而且都是在創新創造中一路過來的;民族復興依然需要創新創造,而且中國人民已經掌握了許許多多的創新創造的秘訣。特別重要的是,中國共産黨無論是作為從南湖紅船上尋找光明的擺渡人,到烽火硝煙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領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航員,一直初心如磐,以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開啟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
其次,革命文化將為民族復興融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神韻。苦幹、實幹、巧幹,在幹中崛起,在做中圓夢,這個以行動為本色基調的奮鬥,便是勤勞勇敢務實的中國民族風。民族復興,一旦融入矢志不渝、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便會獲得以奮鬥著稱的革命文化的滋養和激勵。
在曾經的歲月裏,奮鬥寫實了我們足跡。即使一些人沉湎於安閒、瑣屑甚至慵懶,也能從容自得,那是因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罷了”。在如今的新時代,奮鬥也是我們逐夢、凱旋的導航儀,人民一起在或平凡或壯烈的工作中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祖國和未來就因此更加明亮。
革命文化凝結在歷史的蒼穹裏,更生動地滲透在生活中。現在,黨史黨情教育越來越被重視、紅色旅遊越來越受歡迎、紅色文化越來越有市場,莫不透露出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的原初魅力。因此,只要我們花大氣力,“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實現民族復興,就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朝氣和幹勁。
再次,革命文化將為民族復興奠定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規格。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人對理想信念的無比忠誠,凝聚了中國人民深沉的愛國情懷。在28年的革命浪潮裏,曾經有2000多萬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群眾英勇獻身。他們憑藉鋼鐵般的意志、大義凜然的獻身精神和對人民對事業的赤誠,譜寫了追求理想、匡扶正義的生命凱歌。他們,時至今日還是我們仰承和平雨露,闊步向前的燈塔和楷模。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宗旨。從王盡美、方志敏到劉胡蘭、董存瑞,到邱少雲、劉英俊,到焦裕祿、兩彈一星元勳,再到李保國、黃大年,我們的事業就是依靠像他們這樣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他們無愧於奉獻給初心和使命的形象大使。因此,奉獻精神,決定了“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之前,我們曾經奉獻過團圓、財産、自由,甚至生命,今天我們可能還要繼續奉獻平臺、財富以至於性命。有了這樣的勇氣、肝膽和底色,我們就能夠回到夢想起航的地方,朝著民族復興的藍圖,再出發再長征,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