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趙龍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院長)
9月7日,紀念“一帶一路”倡議在哈薩克提出5週年商務論壇于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表示祝賀。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各有關國家積極響應。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眾多國家政策協調不斷加強,重大經貿項目加快實施,基礎設施聯通網路正在形成,産業和金融合作穩步推進,各國民間往來更加密切,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共搭合作之橋、友誼之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中歐班列開行和“空中走廊”打造,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串聯起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1、參與全球開放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一帶一路”倡議強調中國開放、地區合作、全球發展的有機結合,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將相關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貿易、投資等各方面的廣泛合作,促進了相關各國的發展,增進了各國間的相互聯繫,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了強大動能。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是中國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的客觀需要。共建“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促進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開放。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助推內陸沿邊地區成為開放前沿,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是我國國際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一帶一路”致力於開創國際合作新模式,以相關各國發展規劃對接為基礎,以經濟貿易合作特別是互聯互通建設為重點,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紐帶,推動政府、企業、社會機構、民間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利合作,逐漸形成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
2、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是走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的中國國家理想與世界理想相輔相成的表達。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但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進程,而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更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引領國際規則體系改革的追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規則進入重構期,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遭受的經貿壁壘和不利規則日益增多,國際合作的主導權之爭、國際規則的制定權之爭激烈異常。對此,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不能置身事外,亟須加強地區經濟合作、參與全球經貿規則重塑,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迅速發展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參與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提供了現實路徑。它為中國對外經貿交往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夥伴,也為增強中國對外經濟影響力創造了可能,更為參與重塑國際經貿規則提供了探索經驗。當前,“一帶一路”採取靈活的、開放的地區性合作模式,形成以規則為導向、對接雙邊發展戰略、推進多邊自由貿易保障體系和投資保護體系的新型國際合作模式。
3、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一帶一路”倡議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産品,不斷增進全球福祉。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2018年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世界各國增加出口提供新機遇,為共用中國發展紅利搭建新平臺,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為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引領我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力引擎。“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五年來,合作交流持續深化,成果豐碩。我們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20多萬個,我國對外投資逐漸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面向未來,我國將攜手更多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提升更加平衡的發展空間、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模式,注入了新的動力。“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優化整合了南南合作優勢,而且也帶動南北合作,促使各種資源稟賦在全球範圍內更加順暢地流動。總之,共建“一帶一路”彌補了經濟全球化短板,推動世界經濟從“部分全球化”到“包容性全球化”的發展,全面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包容性增長。
4、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髮展航向的重要舉措。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必須意識到各國發展緊密相連,人類命運休戚與共,零和博弈、衝突對抗早已不合時宜,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佔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共建“一帶一路”之所以得到廣泛支援,正是因為反映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促和平、謀發展的願望。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參與性,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都能從新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受益,讓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只是規則的執行者,還應改革不公平不合理的國際規則。
這不僅是中國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國際形勢變化密切相關,背景是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斷促進全球經濟的開放與發展,增進世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參與全球生態的治理與完善,不斷應對人類社會的各類問題與挑戰,成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重要途徑。
過去五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四梁八柱已經建立,以雙邊合作為築底、多邊機制呼應、高峰論壇引領的“三位一體”國際合作架構初步搭建,“一帶一路”進入國際話語體系。未來更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從細處、深處落筆,通過深化政治互信,加強與參與國發展戰略對接,協調具體項目合作等,讓“一帶一路”繼續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0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