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正本清源理性看]中美貿易戰會給我們帶來多大影響?

2018-08-12 11: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美方挑起貿易戰,中方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中方的反制會給企業和老百姓帶來多大影響?我們會用什麼辦法來對衝這些影響?

  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確立3個認識層面。一是無論美方加徵關稅,還是中方被迫反制,中方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都是受害方,因此受到衝擊和損失是客觀存在的,對此不必諱言。衝擊和損失最後有多大,取決於中美經貿摩擦事態的發展,取決於中方能否有力地制止美方的訛詐施壓,更取決於包括美國企業和人民在內的世界各方深刻認識到“貿易戰無贏家”的現實。二是即便以最極端的情況推算,經貿摩擦本身給我國宏觀經濟的衝擊也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製造企業,國內消費者受到的衝擊有限。三是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影響,除了此前充分考慮了進口産品的替代性之外,還保持著動態評估,並不斷完善政策組合以期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目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衝擊有限、影響可控。成敗的關鍵,主要在於我們能否堅持既定的政策方針不動搖,能否有效地穩定負面衝擊對預期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貿摩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和下行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的初步預測,如果美國對我國500億美元商品開徵25%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10%到0.12%;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20%到0.25%。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是存在的。不過,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有應對衝擊的足夠能力。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準。僅就經貿摩擦本身來説,這種衝擊是有限的。

  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衝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産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産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不過,同時要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將逐步向著産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傳導,最終結果會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貨商以及美國採購者分擔。另一方面,我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於受損企業及員工、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等,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下半年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充分評估和積極應對。

  從國內消費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可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並不大。比如大豆,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佔比已經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大豆在我國只能用來榨油,表現在豆油價格上可能會上升。我國現在進口一噸大豆加上關稅的價格為3750美元,比原來多了750美元,平攤到每公斤豆油價格可能高幾元錢,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不大。不過,去年進口豬肉價格為每公斤10元至11元,今年加徵關稅以後為每公斤17元多,豬肉價格上漲會帶來一定影響,但牛羊肉、雞肉、魚肉等都可以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對經貿摩擦衝擊的疑慮還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匯市的波動,另一個則是對我國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疑慮。這需要客觀冷靜看待。

  對於資本市場來説,經貿摩擦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也並非主因。股市波動主要是受心理等因素影響,匯市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影響是來自週期行為。更何況,當前股市匯市波動的幅度,與過去幾年相比並沒有更明顯的變化。因此,重要的任務仍是穩定預期。從基本面看,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資本市場有充分的條件健康發展。

  對高科技創新的疑慮則受中興事件影響較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承認在高新技術和新興産業發展方面與美國存在的差距,但同時也不應過分誇大這種差距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客觀看,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起步晚,趕超差距大,在不斷努力的同時要冷靜評估現實情況。我國創新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並首次進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最新全球創新指數前20強。唯有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才能早日迎頭趕上。

  總的來看,目前經貿摩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衝擊,可以用“有影響,可控制,需應對”來概括。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自誇自大也好,自怨自艾也罷,盲目自信也好,一味恐懼也罷,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發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終克服這個前進路上遇到的困難。(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連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