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金海岸 煙臺改革開放40年輝煌之路
膠東線上7月16日訊(記者 賈楚航)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千年歲月匆匆走過。她,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每一天都迸發出無盡活力。她,是煙臺——中國古代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首航地,中國近代北方最早開埠的通商口岸,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年來,大潮奔涌,金色海岸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絕美畫卷。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84年5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煙臺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從此,煙臺站在了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改革開放的大潮深刻地改變著煙臺,引導著煙臺。
改革開放是驅動跨越崛起的引擎,創造了實力雄厚的煙臺。40年來,煙臺的工業總産值成功跨越百億、千億、萬億三個臺階。煙臺港是中國的十大港口之一,與全球一百多個港口通航。渤海鐵路輪渡形成了貫通中國南北、輻射歐亞海陸的新通道,現代化空港連接了世界上的主要城市。煙臺一舉成為“東北亞未來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交通物流樞紐”。
改革開放是駛向五洲四海的風帆,塑造了活力迸發的煙臺。從1984年引進第一筆外資算起,經過30多年發展,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煙臺投資了151個項目,成為全市經濟發展主體中最具活力和效率的板塊。煙臺外貿進出口從開放之初的0.24億美元起步,至2017年底達到3077.6億美元,是1984年的12823倍。實際外資、進出口、出口、進口總量等指標穩居山東第二。
改革開放是支撐産業登高的雲梯,鑄造了動力十足的煙臺。通過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煙臺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點骨幹企業,發展起了機械製造、電子資訊等優勢支柱産業,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産業。2017年,煙臺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42.7億元,實現利潤1043.6億元,兩項指標絕對額均居山東省第一位。
40年漫漫求索,煙臺一路逢山開道、遇河架橋,一路風雨兼程、高歌猛進。
1984年,煙臺站在獲批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重大歷史節點,這一年,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落戶,全國首所由地方籌建的大學--煙臺大學開工興建,1985年3月,煙臺開發區當月奠基當月引進全國首批開發區中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1992年,煙臺站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再掀開放春潮的重大歷史節點,全市首個投資過億美元項目簽約落地。1997年成功舉辦第二屆APEC國際貿易博覽會。
2001年,煙臺站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重大歷史節點, 2001年4月,煙臺出口加工區封關運作。2003年,上海通用東嶽汽車公司投産,結束了山東不能生産轎車的歷史。2009年9月,全國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區和臨近港口整合轉型升級的煙臺保稅港區獲批設立。
改革開放的浪潮是如此澎湃、如此洶湧,給金海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煙臺,汽車年産量超過六十萬台,是中國最大的單車生産基地。
全球每八台半潛式深海鑽井平臺中,就有一台由煙臺創造。藍鯨一號在南海開採可燃冰,創造世界紀錄。
全球手機幾乎全部用煙臺生産的金絲加以焊接。
中國每五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産自煙臺——這裡是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城”。
煙臺的聚氨酯産量位居世界前三。
載人航太工程、高鐵、核電、商用大飛機等重大項目中,處處都有煙臺製造的身影。
40年來,煙臺人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著自己的生活,居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7倍和35.7倍,實現了由基本溫飽到全面小康社會質的飛躍。
40年來,煙臺人變得思想更解放了,變得更有精氣神了。從全國道德模範李登海和刁娜、劉盛蘭“感動中國”到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七連冠,煙臺人在世界舞臺上表現得更加文明、更加自信、更加從容。
40年滄桑巨變,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煙臺速度、煙臺高度。
2018年,煙臺又站在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歷史節點上,作為“三核”之一,擔當起引領全省發展的重任。
我們為改革開放的40年喝彩,更不會辜負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700萬煙臺人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膽改革,不斷創新,在這片熱土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煙臺,這顆黃渤海的明珠,必將煥發出越來越璀璨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