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與時俱進,譜寫發展新篇章(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2018-07-11 10: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總結‘晉江經驗’,就沒有蓉中村的今天。”細數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有説不完的話。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總結“晉江經驗”的署名文章,正是這篇文章,打消了李振生將南安市蓉中石油化工廠向外遷移的念頭,村黨支部、村委會果斷加大對工廠的投入,並逐步啟動改制、帶動家家戶戶一起謀發展。

  “晉江經驗”是晉江、泉州市也是福建省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16年來,從泉州市到福建省都按照“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係”的思想方法,緊抓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不斷探索,開拓創新。2017年泉州市經濟總量達7548億元,連續19年保持全省首位;福建省生産總值也從2002年不到2萬億元增加至3.2萬億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咬定實體經濟不放鬆,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翻蓋、沖洗、潔凈……只需下達語音指令,馬桶就會自動完成一連串動作。在南安市九牧廚衛核心技術發展區,小小馬桶展示的智慧化魅力讓人驚嘆。

  高壓自動成型、智慧乾燥、機器人施釉、機器人上下窖爐……在九牧廚衛陶瓷智慧車間,不同於傳統陶瓷製造模式的全資訊化、自動化、智慧化生産線也令人大開眼界。

  從廚衛五金起步、只有2名員工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手握近3000項産品專利、員工多達1萬餘人的智慧廚衛龍頭企業,九牧廚衛還參與成立了南安海絲泛家居産業聯盟,打造集群效應,把泉州家居産業做得更大更強。

  “九牧創業28年來,始終堅守實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進自身轉型升級。”九牧廚衛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孝發道破奧秘。

  在泉州乃至福建,像九牧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有很多。

  緊抓實體,深化改革。立足於僑鄉優勢,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泉州就充分利用“閒房、閒資、閒置勞動力”等資源,通過股份合作制形式聯戶集資興辦鄉鎮企業,發展民營經濟,逐步形成區域特色産業,包括石獅的石雕,晉江的紡織品、食品,南安的建材、水暖廚衛、石材陶瓷,惠安的建築,安溪的茶葉、藤鐵工藝等。

  本世紀之初,為打破“中小企業多,大型企業少”的困局,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泉州市以優化産業集群結構為著力點,大力支援上市企業,短短幾年內就推動形成了百餘家行業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集群發展,推進傳統産業進一步優化升級。目前,泉州市已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等6個千億元産值的産業集群,福建省已形成11個千億元産值的産業集群。

  “泉州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泉州市委書記康濤表示,泉州將繼續緊抓實體經濟不放鬆,一以貫之地“正確處理好五大關係”,全力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製造強市,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

  堅持創新驅動,以高新技術促進轉型升級

  走進泉州臺商投資區約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個個裝滿五顏六色液體的小瓶子吸引了人們視線,“可別小看這麼一小瓶,裏面的價值可大著呢!”公司創始人曾福泉介紹。

  2017年,約克公司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它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液體色母企業,目前已與國內多家知名食品、紡織及塑膠製品企業達成合作。

  安溪縣在湖頭鎮設立了光電産業園區,園區裏有中科三安的首個産業化基地,十萬級凈化廠房內每天都在生産高品質的安全蔬菜、保健品、特種藥用植物及抗腫瘤等重大疾病醫藥中間體材料。中科三安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與福建三安集團合作的成果,雙方各自發揮優勢,強強聯合,在植物光配方及植物照明産品、植物營養液配方及迴圈利用技術、植物品種篩選和栽培方式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中科三安總經理佔卓説:“公司初建時,國內有很多地方希望我們去,最後我們選擇了安溪。”

  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是“晉江經驗”的精髓之一。近年來,泉州積極從國內外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項目。一方面,引進一批與當地傳統産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企業,打造了液體色母、石墨烯等新材料産業,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主抓高科技産業帶建設,培育了以晉華項目為龍頭的整合電路産業鏈,以泉州“芯谷”南安園區為主要載體的化合物半導體産業鏈,不斷拓展新的産業領域。

  “要引得進人,更要留得住人。”泉州大力實施“大院大所”戰略,引進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清華大學智慧製造産學研合作項目辦公室等一批創新平臺。

  政策支援,為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務。泉州堅持人才跟著産業走,推出重大創新平臺、重大高新項目引進“一事一議”;建立“總數控制、人編捆綁、人走編收”的高層次人才編制“週轉池”制度;整合推出人才“港灣計劃”等通過資金補助、安居保障、子女入學等提升高層次人才待遇的多項措施。

  全面發展共建共用,群眾滿意度提高

  耕種無土地、就業無崗位、生計無著落、創業無出路……改革開放之前的蓉中村,被稱為“四無”村。“在村辦企業徘徊不前的時候,‘晉江經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李振生説,2002年,村裏開始著手南安市蓉中石油化工廠改制,易名為福建萊克石化有限公司。從此,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很快成為當地龍頭企業。企業的發展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帶動鄉里更多的經濟能人創辦企業。如今,這個佔地僅1平方公里的小村莊已培育了18家成規模企業,年産值16億元以上。

  光是富起來還不夠。每年,入駐蓉中村的企業都會拿出純利潤的一部分當作村集體收入,以發展村莊公共事業和民生建設:成立全省首個農村消防室,為村民打造舒適又舒心的美好生活;修訂村規民約、弘揚“家+文化”、舉辦村級文化節……“蓉中文化”不僅增添了村莊活力,更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協同發展。

  以實體經濟帶動全面發展,發展成果又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晉江經驗”的這一內容,在泉州許多地方得到實踐檢驗。

  實踐“晉江經驗”16年來,泉州構建了“兜底性、基礎性、普惠性”民生體系,不僅取得民生需求“全覆蓋”,而且滿足了“多樣化”的發展要求,城市建設、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品質等持續改善向好。

  紮實開展晉江“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石獅“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等,獲批實施以海上絲綢之路和古城為特色的城市“雙修”國家試點,中心城區環灣建成區面積達2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多百分點,全市發放居住證近400萬張,92.2%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

  民生底線兜緊兜牢,泉州七成以上財政用於民生事業,實施教育舒心、衛生與健康暖心、養老貼心、民生基礎設施安心的“四心工程”,開展集中解決民生歷史欠賬的“泉州‘XIN’行動”,5年來新增中小學學位8.6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3.9萬個、醫療機構床位1.2萬張,城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實現人群全覆蓋。

  生態環境品質令人滿意。泉州主動融入全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開展環保設施與能力建設大會戰,落實河長制,加大下游補償上游的生態補償力度,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全覆蓋,培育了6個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1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