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迎擊美國貿易戰,中國仍會“以不變應善變”
儘管不願打貿易戰,但中國面對美國的出爾反爾、一意孤行,已經坦然、自信地迎擊。因為這不僅是為了捍衛本國和本國民眾的合法利益,也是為了維護正常國際貿易秩序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既然應戰,就要講究戰術。作為深諳《孫子兵法》、順應世界大勢、佔據人心道義高位的中國,面對一個反覆無常、毫無信義、充滿不確定性的對手,最好的戰術就是“以不變應善變”。
事實上,回顧近三個月來的中美經貿較量過程,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美方的“變”與中方的“不變”。美國方面,從4月初公佈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初步清單,到特朗普隨後發推文稱“習近平主席和我將永遠是朋友……兩國都會有偉大未來”;從5月中旬雙方達成華盛頓共識不打貿易戰,到十天后美方突然翻臉稱將於6月15日公佈對價值500億美元包括高科技産品在內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清單,這種反覆無常的變臉,既與特朗普所謂的“交易藝術”、美方談判團隊的內部分歧、美國選舉政治以及兩黨的互相攻訐有關,更反映出美國精英們解決國內矛盾的無力感與偏執症,以及面對中美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時的無奈與焦慮。
不少觀察家都敏銳地看到,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不是光靠中國多買美國産品就能解決的,因為這一問題與中美經濟結構、全球價值鏈分工、美國低儲蓄過度消費模式、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等多個深層次因素有關。但是,美國精英們由於無力解決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資産價格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製造業衰落、底層民眾受創嚴重等一系列問題,便想把責任轉嫁到中國這個緊隨美後的經濟體頭上。去年12月,曾是特朗普競選核心智囊的史蒂夫 班農在日本發表演講時,就直指“中國摘走了自由市場的花朵,卻讓美國走向了衰敗”。可以説,將美國的當前困境、未來困境乃至各種危機歸咎於中國的崛起並進行遏制,正是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的深層原因。
對此,中方當然看得通透,並保持了足夠的戰略定力,一路走來,立場堅定:從“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表態,到“採取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再到“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堅決捍衛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與意志,中國一直以最大誠意努力解決問題,一直堅持核心原則不動搖、核心利益不受損。而中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願意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戰,更加夯實了中國立場不變、政策不變、發展戰略與動力不變的堅實基礎。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以及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本應為解決全球性的難題提供正能量,擔當穩定器。但是它卻為一己之私,不惜毀壞政府信用與國家形象,反令自身成為一個最不穩定的因素。這一點,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又表示條件合適可考慮重新加入上,在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安排的反覆上,在白宮高官先為G7間的貿易爭端打圓場,後炮轟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轉變等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外交舉動上,均表露無疑。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一直遵循自己的國情、按照既定的節奏踏實前行。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體”,到紮實扎進“一帶一路”倡議;從倡導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到積極參加國際維和救援,中國始終在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早在2015年,習近平主席便提出三個“不會變”:“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當前,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可以更加自信地説:中國政府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決心不會變,不斷擴大開放的決心不會變,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的決心也不會變!
“以不變應善變”,這是中國打贏對美貿易自衛反擊戰的戰術自信,也是對這個世界的高度負責。因為在充滿變化的世界當中,穩定性是一種珍貴的稀缺品。一個自信的中國,將在各種外部風浪的擊打下,百煉成鋼,以始終不變的對本國民眾和世界人民負責任的政策,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動力源和安全形勢的“穩定器”。(國際銳評評論員 盛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