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專家談上合:何以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
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姚麗娟)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青島舉行。17年崢嶸歲月,上合組織從最初的“上海五國”發展為如今的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6個對話夥伴,從“共同維護地區安全”到安全、經濟、人文合作齊飛,上合組織已成為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組織。
上合組織首次擴員後回到誕生地中國,以青島上合峰會為新起點再出發,上合組織有哪些獨特之處?為何能成功?有哪些成功經驗?人民網就此對四名權威專家進行了專訪。
堅定弘揚“上海精神”,不忘初心
在許多專家看來,“上海精神”為上合組織實現長足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加力認為,上合組織區別於其他組織之處是,在最大程度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採取一致行動。“正是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組織團結的程度,協調的程度比其他很多組織都強。”
馬加力表示,此次是中國第三次成為上合峰會東道國,在擴員基礎上,將繼續推動“上海精神”。這是一個新的起點,組織的擴大無疑加大了力量,合作力度也得到加強。“此次發表的青島宣言將為上合書寫新篇章。”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區別於其他國際組織的顯著特點!”中國上合組織國家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認為,上合組織最大的貢獻是為國與國交往提供了新選擇,這就是“上海精神”。經過17年發展,“上海精神”被證明是上合組織最大的成功經驗和最大的成功之處。特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説明瞭“上海精神”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擴大。“上海精神”是為世界貢獻的上合的力量和智慧。
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堪稱典範
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上合組織的發展勢頭令人刮目相看。去年,上合首度擴容,加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名新成員。
上合組織的獨特魅力是什麼?鄧浩認為,上合組織要建立的是結伴而不結盟、合作而不對抗的新型國際關係。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上合組織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
中國社科院歐亞所研究員李永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合組織的特點是,大國和小國經濟規模、發展程度差異都很大,但踐行“上海精神”,上合成員國之間不分大小、強弱,真誠相待、平等相處,確實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典範。“上海精神”所倡導的國家關係原則與中國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相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上合框架內體現得是最好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代理所長李自國表示,中共十九大明確了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構建”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勢,期待相關理念在上合文件中有所體現。
堅持安全合作優先,護航發展
“安全穩定的環境是開展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必要條件”,“堅持安全為先,鞏固本組織發展之基”,“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5年來,習近平主席在上合峰會中多次談到他對安全與發展的看法。
鄧浩表示,上合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從成立之初,安全合作一直在上合組織中佔有突出位置。在安全方面,上合組織的經驗值得其他地區和組織借鑒。例如,上合組織倡導新型安全觀,概括起來是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新安全觀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通過合作、對話、協商解決大家面對的共同問題。
“中國對上合組織在安全方面的一大貢獻是新安全觀”,李自國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已完全列入上合組織文件中。“上合平臺解決了邊界問題,成功遏制了“三股勢力”的發展勢頭,保證了上合組織覆蓋的地區在近20年沒有發生大的動蕩。正如習近平主席此前提到的,‘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這是非常現實的體現。”
馬加力表示,中國在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都對上合有突出貢獻。特別是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中國與俄羅斯及其他中亞國家一道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成員國之間不只有共同認知,還有共同行動,曾進行多次反恐訓練、演習,在打擊恐怖組織、震懾恐怖主義力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帶一路”成果突出,共同繁榮
近年來,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開展得有聲有色,各國增進互聯互通,攜手走上繁榮大道。
李永全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上合組織國家合作的亮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取得的早期成果十分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正在進行連接西歐和中國西部的公路建設;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鐵路建設進入關鍵時期。貿易方面,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不斷增長,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借助“一帶一路”,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取得良好成果。
馬加力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很多國家支援,特別是俄羅斯、許多中亞國家及巴基斯坦,一直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青島峰會上繼續強調“一帶一路”精神,加強互利合作,對所有成員國都是巨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