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理唸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
原標題:新發展理唸書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
新發展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深化拓展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包含的豐富內涵,以及怎樣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重大問題,對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與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生産關係必須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基本原理。無論是人類歷史的基本形態的劃分,還是在基本形態下的不同時代階段性的劃分,均首先要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變化出發,即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特徵出發,進而認識一定社會歷史形態和時代的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把握歷史時代的基本特徵和中心問題,而後才能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及制定自己的策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正是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史觀和方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作出了新的科學闡釋,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判斷建立在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日益清晰體現出來的各方面歷史變化的基礎上。生産關係深刻變革帶來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表現為經濟總量達到新規模、每人平均GDP水準達到新階段、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等方面。這種深刻的歷史變化也體現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相應的需要制定一系列新方略。
正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由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準、階段、條件等各方面都發生了一系統變化,由此便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而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
進入新時代與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的歷史變化要求樹立新發展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堅持新發展理念,對於“發展”在新時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須有清楚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們所有問題的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由我國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而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同時,樹立新發展理念,首先要解決為什麼人、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新發展理念聚焦當前中國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與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的期待與訴求,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這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新發展理念是有機整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更好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發展理念的變化是隨著發展實踐的變化而變化的歷史過程。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用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然,新發展理念強調科學發展,並把發展同制度和機制改革、同對外開放等統一起來,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的環境的變化和發展條件的變化,極大地豐富了“發展”的內涵。
貫徹新發展理念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重要部署,強調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主要包括: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以上幾個方面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併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打下更為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