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博會四十六論:數字經濟——撬起高品質發展的大杠桿
央視網消息:2013年以前,大數據還不為多少人所知;2015年5月,一篇“數字經濟,潮起貴陽”的小文在網路上點擊5000萬次,拉開了貴陽數字經濟的序幕;而今天,已經沒有人懷疑數字的價值,更沒有人小覷數據的力量,數字經濟已然興起。
數字經濟的能量不僅在於網信産業本身,也來自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所激發出的新變革。業內專家認為,傳統産業由於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産數量、品質和生産效率提升,其新增産出構成了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萬物生長靠太陽,數據成為經濟的“向陽之力”。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産業革命與經濟轉型,必須有賴於數據的“向陽之力”。誠如經濟學者所言,“數據是土壤,萬物生長在數據之上,數字經濟、各種新應用、新態勢都基於數據。”時下,阿裏也好、浪潮也罷,不同業態的企業幾乎都認定了一個“死理”:三維數字産業已然勃興,中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數字經濟並非虛擬概念,而是具象的新經濟體系。一個APP,讓司機不再用“土辦法”找貨,貨車不再空駛;一個平臺,實現快遞全程監控和智慧費用報價,讓雙方不再為費用“扯皮”;一個“萬能插座”,連接企業、倉儲中心和各類運輸,讓貨物“一單到底”——這些數據化物流的未來方向,都將在本月底的2018貴陽數博會上生動呈現。當然,這僅僅是大數據産業的冰山一角。奇跡與憧憬、夢想與榮光,在四屆數博會上年年上演。
站上新方位、構建新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中國,需要借助數字經濟的支點撬動整個世界的目光。2014年,“大數據”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5月,貴陽舉辦了首屆大數據産業博覽會。2015年10月29日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標誌著大數據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的比重達到32.9%。此外,我國還倡導發起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一句話,全球第二的中國數字經濟,正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力促進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的世界經濟大局。
數字經濟是傳統産業的“變局者”,或者説,是激活傳統産業一池春水的“鯰魚”。2017年,貴陽市線上旅遊達到2195.83萬人次、增長43.9%;2017年,貴陽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增長33.1%;“大數據+農業”理念之下,貴農網整合了供銷系統資源,構建了集電商、金融、物流於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修文縣建立了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和物聯網大數據雲平臺……一方面,數據為傳統産業開拓了市場、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改造、乃至再造了傳統産業的新格局。效率更高、成本更少、要素更活、業態更美,在融合中創新,在融合中蝶變。
“遙看一色海天處,正是輕舟破浪時。”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數字經濟必將成為中國“換道超車”的契機,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大杠桿。(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