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退休老人用“巧手”溫暖社區的“家”
新華網北京2月28日(記者 紀靜)“紅燈籠挂起來,今年的好日子過起來!”孫師傅帶領著“巧巧手”志願者幫扶隊的隊員們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將剛製作完成的紅燈籠和彩旗高高地挂在了社區門口和道路兩旁,為社區營造喜慶的春節氛圍。
“巧巧手”志願者幫扶隊是由北大地西區社區離退休老人于2011年正式成立的一家北京市民間志願服務組織,幫扶隊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也已59歲。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為轄區居民提供義務幫扶,協助社區開展為民服務。
義務服務源於20多年的傳承
幫扶隊雖成立只有7年,但這項義務服務卻開始於1994年。當年社區的4位老人義務製作黑板報、佈置宣傳欄,盡其所能為居民排憂解難。春節前老人們製作了幾盞燈籠,為社區增添春節氣氛,由於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此後製作燈飾烘托節日喜慶氛圍作為義務服務的“保留”節目連同義務服務風氣一同被傳承下來。
“這一傳承就是20多年,人員從最初的4位老人,逐漸增加至現在的10多位固定成員。義務服務內容也從最初的製作黑板報和宣傳欄,增加了維護轄區治安環境、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困難、協助社區工作者開展工作等。同時,我們的燈飾製作也從春節擴展至各個重要活動和節日,並在周圍群眾中間小有名氣。”現任幫扶隊隊長孫利民老師傅介紹道,“20多年間,我們的成員有走有增,但不變的是我們為居民服務的初衷和理念:社區就是我們大家的‘家’,看到家裏美了,家人樂了,我們就覺得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成為“娘家人”助力社區工作開展
“幫助殘疾夫婦補修水管、為居民更換水龍頭、維修樓道電燈、免費製作晾衣架……像這樣的義務服務,幫扶隊隊員們幾乎每天都會做。”孫利民説道。“只要居民有困難找到我們,不分時間和地點,我們都會第一時間去解決,甚至自己出錢出物也是常有的事。”
也因此,隊員們逐漸成為了居民的“娘家人”,誰家有困難,都會想到找幫扶隊,社區工作有做不通的時候,也會請幫扶隊從中調解。“2014年政府為老舊小區外墻增加保溫層,但有居民因嫌麻煩等原因不願配合,社區工作者幾次去做思想工作但收效不大,如果不及時解決此問題,將會影響整個工程進度。幫扶隊聽説後,幾位老同志主動請纓,他們利用老同事、老鄰居這層關係對不同意的居民挨家挨戶動員,耐心引導,很快做通工作,最終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順利完成了此項工程。”幫扶隊員梁師傅説道。“我們現在不僅是社區的居民,更是居民和社區工作者之間的溝通橋梁。社區工作人員對我們這些年的義務服務工作給予了很大支援,我們幫扶隊也為咱社區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發揮餘熱只為讓“家”更溫暖
在大多人看來,退休是另外一種生活的開始,或是修身養性,或是享受天倫之樂,再或者是做些年輕時興趣所在但沒時間做的事。但幫扶隊的老師傅們卻選擇了這樣的退休生活:主動加班加點趕制綵燈、安裝燈籠,樓上樓下跑為社區排查安全隱患,頂著烈日維修設施,貼錢貼物為大家服務,想盡辦法提高社區居住環境……這一切不只是為了得到居民們的一聲“謝謝”,更多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
許多幫扶隊的老師傅説道:“因為我們將社區看成自己的‘家’,我們退休人員利用各自特長,發揮餘熱,讓‘家’變得更美麗、和諧、溫暖,這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家裏人’生活好了,我們的‘家’才會更好,這也是我們退休老人為咱們和諧社會做的一點點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