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要給中國人大量買田“上鎖”?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一年一度的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23日在巴黎開幕。這被法國媒體稱作是“所有法國總統都要前去轉上一圈的博覽會”。馬克龍不但親臨現場,還提前拋出“禮包”。他22日在愛麗舍宮總統府會見法國農業界代表時説,法國將對外國人在該國購買農田裝上“法規之鎖”。不少媒體都認為,馬克龍這番表態針對的是中國投資者在法大量購入農田。之前,這已經在該國業界引起不滿和警惕。但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不少觀點都認為,馬克龍這樣做是一場“魅力行動”。尤其是,他時不時被指責是代表富人的總統。就在他作出承諾的前一天,全法各地都有農民舉行示威抗議。
“農業用地是國家主權所依賴的戰略投資,所以不能放任外國資本購買成百公頃的土地,更何況我們還全然不知他們拿這些土地幹什麼。”馬克龍22日在總統府招待了約700名年輕的法國農民,並對他們許下承諾稱,“我們將出臺保護性規定,與你們及鄉村機構和地産整治機構(SAFER)一起來終止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但他沒有透露將設立什麼樣的禁令以及如何具體執行。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馬克龍做出如此承諾是因為,近年來自中國的買家對法國農業用地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特別是去年,一家來自中國的基金買下法國中部阿列省地區900公頃種植小麥和玉米的農田。而在2016年,同樣地處法國中部的安德爾-盧瓦爾省也出現向中國買家傾售1700公頃農田的大規模土地銷售記錄。
法國鄉村協會薩法爾協會(Safar)去年年底呼籲政府採取行動,限制和反對投資者在法大量購地。他們認為,這一現象威脅到法國農業傳統家族所有權模式的繼續。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儘管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在法投資購買農田的投資者都是法國人,但中國資本成功收購案相繼發生後,名為FDSEA的農民協會指稱,外資正企圖在那些瀕臨破産的法國農民身上“捕食狩獵”。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因為目前還很少聽説其他國家買家赴法購買農業用地,所以中國投資者的購地行為一直備受關注。在2016年的購地案後,法國一名社會黨國會議員激烈批評國家對“農業用地自由化”帶來惡果,並將此事鬧上國民議會。上周,法國《費加羅報》刊發專稿,聚焦中國買家的購地行為。該報稱,根據一家近年在法連續購入農業用地的中國集團老闆的説法,他的目標是在法國擁有8家大農場以滿足中國中産階級日益高漲的安全食品需求。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人口的20%,卻只擁有10%的可耕地面積。因此必須在法國投資農業用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金融學)教授、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永升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人在法國買地的趨勢其實並不明顯,他知道有些投資者購買北部諾曼底的土地,但不是為了炒地産,而是搞奶牛養殖,生産奶粉後再銷往中國。相比買地,中國人買酒莊更多一些。法國稅收部門在這些交易中可以徵很多稅。過去在法國買地的多是俄羅斯人和日本人,也有法國人提出要限制,但實際上交易的最後贏家肯定還是法國政府,特別是稅收部門。法國農業人口流失嚴重,現在開放並出售的土地,都是法國人沒錢買也不想自己經營的,出售反而可以帶動法國的經濟發展。
一些法媒在報道此事時提到,同樣就這一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在本月初宣佈,將收緊對外國投資者在澳收購農業用地和電力基礎設施,採取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德國之聲”稱,去年5月當選法國總統的馬克龍是一名重視商貿的中間派,但他同時也將法國的戰略經濟利益放在首位。他曾在歐盟範圍內要求出臺新法規,以限制奪走本地飯碗的“中國傾銷産品”,以及對外國投資戰略領域進行特別嚴格的審核。
趙永升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是移民型國家,當外來投資和外國人增多、本地人太少時,會擔心危及當地,這與法國的情況完全不同。他認為,法國政府不會對中國投資者在法購地有什麼實質性限制,馬克龍只是出於“政治正確”做個交代。他趕上法國經濟好轉的勢頭,不久前又對中國進行了成功訪問,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關係是必然選擇。
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針對馬克龍的表態説,“我不了解有關商業合作的具體情況”。作為原則,中國政府始終要求中國企業在對外開拓市場時依法依規經營。我們也希望有關方面為中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興業活動創造良好氛圍,提供公平環境,為促進雙邊經貿合作健康發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