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一號文件:農村“老大難”問題有了解決方案
進城後宅基地不再是“後顧之憂”
人進城了,破敗房屋下的宅基地會不會被村裏沒收?如何依靠農村土地增加財産性收入?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各地農民工進城務工並在城市有了長期穩定的工作,但留下的宅基地如何處置,權益是否受到保護,成為他們的“後顧之憂”。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説,隨著農民離開農村向城鎮轉移,宅基地空置問題越發突出,造成資源浪費。長期以來,宅基地政策沒有放開,但卻存在農民自發交易的行為,各種不規範行為相伴而生。另外,宅基地長期處於“沉睡”狀態,也無法為農民帶來財産性收益。
他認為,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隨著後期相關政策出臺,宅基地流轉、交易行為將得到規範,農村各種要素將進一步激活。同時,宅基地對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説“不”,也可防止一些不良做法進入農村。
鄉風鄉貌鄉土人才都要留得住
“鄉村雖好,人才難留。”記者在採訪中遇到不少基層幹部都有這樣的感慨。人才不足,已成為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大瓶頸。相對於基礎設施的更大投入,村莊環境的普遍改善,人才的需求也已迫在眉睫。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在山東省德州市,一些村內閒置的集體用房已粉刷一新,用於解決農技人員的住宿問題,被科技人才親切稱為“鄉村人才公寓”。
因為有了“鄉村人才公寓”,在德州市齊河縣胡官屯鎮紙坊村,“農科驛站”站長張博已經完全習慣了隨時有農戶來敲門諮詢的生活。截至目前,德州市“鄉村人才公寓”已達到228處、830多套,吸引了340多名農技專家、農技人才到田間地頭服務。
德州市人才辦主任周春華説,缺技術、盼人才是許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越是基層生産一線,越是招不到、留不住人才。“別看有的公寓只是十幾平方米的一間小屋,卻真正給求賢若渴的農村解決了大問題。讓人才沉到農村來,不僅需要良好的鄉風鄉貌,也要創造讓他們安心奉獻農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