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的“胃口”有多大?——“舌尖經濟”興起改變你我生活

2018-02-06 09: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吃”出經濟新行當

  “舌尖經濟”帶火很多新職業,關於“吃”的創業創新層出不窮。

  把辦公室當廚房,工作的內容就是嘗遍頂級食材。在天貓生鮮,就有這樣一群“美食獵人”。從泰國榴蓮到汶萊的藍蝦,一年下來,試吃團隊幾乎要嘗試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美食,出具搭配和加工方法。

  隨著人們對食物品質要求增高,試吃員成為産品品控的重要一環。阿里巴巴試吃員陳龍瀚開玩笑説,來生鮮部門半年就胖了30斤,“這是‘甜蜜的煩惱’。”

  點評師、美食博主等逐漸興起。入駐大眾點評的美食類公眾號就有數萬個。私人廚師、營養配餐師等也變得炙手可熱。

  “吃”出的新行當不僅在餐飲本身,智慧點餐系統、智慧pos等提高餐飲物流效率的科技産業也迅速崛起。有關“吃”的創業創新層出不窮。

  “85後”李恒把包好餃子作為目標,試吃9000多家水餃,研發水餃標準化製作、大數據運營,其創辦的小恒水餃短短3年開店過百家,獲得了四輪融資並實現盈利。

  “決定投小恒水餃時大部分人反對,認為不靠譜。但實踐證明,餐飲可以是前沿科技、文化、商業結合,是資本未來方向之一。”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説。

  “這是認知觀念和價值的轉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説,“吃”引發很多新品類、新業態和新機遇,成為創業創新和資本追逐的新焦點。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