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成熟、易非理性消費 現金貸盯上年輕“剁手族”
因債入歧途
丁父的兒子被“奪走”,而長沙彭先生還在念大學的兒子卻因為現金貸鋌而走險。
2016年上半年,小彭在一家公司借了數萬元,由於短期無法還款,最後欠款10多萬元。直到討債的電話蜂擁而至,彭父才知道兒子落入了貸款陷阱。
各種催債短信騷擾得彭父夜不能寐,甚至連彭家的親戚朋友都接到了催債電話。
心力交瘁的彭先生不得已四處籌錢,但仍然無法填滿這個無底洞。收貸人員接連去小彭讀書的學校騷擾恐嚇。最後小彭盜竊了同學的兩台筆記型電腦賣了8000元去還債。結果小彭被抓進看守所後移送檢察院起訴。
據知情人士介紹,這類高利現金貸在貸前審核時,借貸公司會詳細了解借貸人的資質,這其中包括固定資産、家境和有無經營場所等,然後決定額度的多少,逾期後再進行催收。而且公司會索取備份借貸人的手機通訊錄,或者從電信運營商處調出通話詳單。“一般而言,學生的聯繫群體很簡單,往來的不是老師就是親友。”因此,其催收方式也有針對性:或電話轟炸、到府催收;或暴力相逼,基本上沒有人扛得住。
曾有媒體報道説,這些借貸公司瞄準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學生,因學生的身份、學校、住址等資訊掌握得比較全面,而且學生好面子,又多在外地讀書,根本就不擔心錢能否收回。
前述非法拘禁小丁的收貸人員也曾表示,他們發財的路徑就是盯學生,手上有大把的女學生“裸條”和視頻,不愁沒有錢賺。
2017年4月銀監會曾發文要求,清理整頓“現金貸”。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應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確保出借人資金來源合法,禁止欺詐、虛假宣傳。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有關規定,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2017年12月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路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