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創新考察機制:幹部到一線,不等不看不當懶漢
2018年的元旦,許錦香是在三叉街舊屋區(棚戶區)改造現場與拆遷戶一起度過的。“沒辦法,還有幾戶拆遷戶物件太多,沒完全搬離。我得再去協調協調,看看還有什麼難處。”1月3日,剛從現場趕回來,接受記者採訪幾分鐘後,老許又接到一個新通知:即將調任倉山區金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馬上得去接受組織任前談話。“這麼急?可這邊還沒全部結束呢。”
裹著一身寒氣,老許背影匆匆。雖然這是記者生涯中的最短一次採訪,但是一場作風轉變的改革,卻在這背影之後,給我們提供了最生動的展示……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福州趕上了發展的最好時機。“生態文明試驗區”“海絲核心區”“自貿區”“福州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作為省會城市,壓力是其次,關鍵是表率。為此,福州市委推出一線考察幹部機制:運用“指揮棒”,引導機關幹部到一線推動發展、到一線轉變作風。老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擔任了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三叉街舊改項目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説起來,老許算是個“老拆遷”了,本身就是煙臺山徵遷指揮部辦公室主任,之前一直搞方案統籌,這一次把他直接放到了一線。剛一到任,老許就被人給了個“下馬威”:三五十戶拆遷戶,堵住徵遷指揮部大門陳情了。
三叉街舊改項目是福州眼下最大的舊屋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之一:老舊社區體量大、涉遷老弱病殘戶多,又處在新舊徵收政策調整期,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的資金、房源籌集問題交織,徵收工作難上加難。幾年來,三叉街舊改幾度動議,卻都未能最終落實。
到了一線,老許了解到,徵遷之難,不僅在於客觀存在的困難,也有人的主觀因素:拆遷已經啟動了,有的工作人員業務還不夠熟練,政策宣傳還沒有完全到位;徵收要看産權證,可有的工作人員根本不知道群眾手上的産權證背後還有一堆歷史遺留問題……
“不親自到現場,真不敢説自己知道群眾需要什麼。”這是許錦香的最大感觸,這也是福州市所有經歷過“一線考察”幹部們的切身體會。
為扭轉局面,老許他們迅速改變工作方法:從坐在辦公室等著群眾到府溝通,改為到現場點對點深入交流;為了讓所有拆遷戶都能了解政策,煙臺山指揮部創建了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定時公佈一批典型簽約補償案例,既讓政策透明起來,又能讓所有拆遷戶參照了解。“那段時間,我們指揮部的所有幹部,幾乎都在徵遷現場。與群眾見面多了,交流暢通了,再也沒發生過一次陳情。”
欣喜之餘,老許更不敢馬虎,除了區委組織部每個月定時來現場督察外,指揮部也同樣加大對自身的考察:每天公佈各徵收小組的簽約數、封房數、入戶丈量數,並製成表格排名公示;攻堅期間,一天之中甚至更新好幾次……
自從開展一線考察幹部以來,以往最被群眾詬病的“庸懶散”作風,在福州正逐漸地得到有效糾正。“只有真正在一線磨礪,才能真正和群眾心貼心,真正得到成長。”如今在福州,像許錦香這樣被組織安排使用於一線的幹部已有4萬多名。
於是,變化就這樣慢慢地發生了:之前幾年動不了的三叉街舊改項目,短短兩個月,項目一期徵收任務基本完成;2018年1月,二期徵收也進入了收尾階段。
去年,通過一線考察幹部機制,福州市共提拔重用市管幹部313名,開展提醒幹部304名、函詢166名、誡勉38名。
新機制帶來新作為和新氣象。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王寧説,“轉變作風的關鍵,就是各級黨組織要把管人、管事與管思想、管作風結合起來,抓好班子、帶好隊伍,提振精神、提高效率,讓全市幹部不等不停不看,不混日子,不當懶漢,全身心投入工作。”下一步,福州市將分領域召開日常一線考察機制觀摩點評會,由管理服務對象、基層單位評議機關和市、縣直部門的履職情況。(記者 趙鵬 邵玉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