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9歲“小巷總理”猝然離世,385個花圈見證民心所向

2018-01-06 10:24:00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字號

  浙江杭州市殯儀館花圈店寫輓聯的老師傅對一個叫“陳浩”的人印象深刻。“這是我18年來寫輓聯寫得最多的一次,一口氣寫了385個花圈。其中有一個花圈讓我落淚了,是金獅苑11棟1單位的十多戶居民,他們每人幾塊錢合買了一個花圈,他們説大家都要送陳浩最後一程,一個也不能少。”

  除了數以百計的社區居民絡繹不絕地自發前來弔唁,為陳浩送行,還有數以萬計的網友和基層社工為他留言哀悼,扼腕痛惜。

  陳浩是誰?為什麼引發了這麼多群眾主動前來弔唁?他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如此令群眾愛戴?

  答案令人意外:陳浩是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上羊市街社區原主任,2017年9月23日上午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29歲。

  儘管陳浩生前沒有轟轟烈烈的偉績,但他在“小巷總理”的崗位上為群眾解決了一件件民生困難,用一樁樁微不足道的公共服務、一次次到府服務到府宣傳感動了社區群眾,換來了群眾的認可。

  從點點滴滴做起,用行動溫暖群眾

  2015年9月,大學畢業不久的陳浩來到了新中國第一居委會——上羊市街社區擔任社區主任。社區是面對群眾的第一線,社區主任向來有著“小巷總理”之稱,有人説社區工作是個“良心活”,要幹好不容易,能獲得居民肯定更難。

  認識陳浩的人都説,這個年輕人整天笑瞇瞇的,他始終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溫暖著社區居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不叫苦叫累。

  上羊市街社區黨委書記鄒紫娟記得,2015年底,因氣溫驟降,金獅苑11幢水管爆裂,居民家裏無水可用,獨居老人包奶奶,一時間生活用水發生了困難,陳浩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先後從社區拎7桶水到包奶奶家中,一拎就是一個星期;

  在拆除袁井巷頂樓違建雨篷過程中,沒想到一天夜裏下起大雨,馮師傅家漏水嚴重,陳浩得知後,馬上趕到社區,扛起十幾斤重的大油布,一口氣跑到馮師傅家,他踩著打滑的梯子爬上屋頂,頂著大風蓋油布。因為擔心雨大,油布邊緣不嚴密可能會滲水,儘管身上已經濕透,他仍然留下來盯了半個小時,發現有滲漏後,就一次次爬上屋頂,一點點捋平油布邊緣……等離開時已是夜間11點多;

  在防控登革熱期間,他發動居民清理垃圾,一些年紀大的居民,性格倔、不聽勸,他就等晚上居民入睡了再去處理;為了金獅苑8幢水管改造,他前前後後8次奔波、協調,讓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7年多2244個日子,在社工的崗位上,陳浩盡心盡責、無怨無悔,這就是他對社區工作的一份情懷、對居民群眾的一片真情。

  “黨員不帶頭,哪個肯去幹?”

  2016年G20杭州峰會前夕,社區在抓緊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部分居民對外立面整治有想法,陳浩就乾脆24小時吃住在社區,白天找退休在家的大伯大媽,晚上就到府去找下班回家的住戶,逐戶逐人做思想工作。他不光以理服人,還以禮服人,針對重點戶做個案分析,一戶一方案,幫忙拎重物,修樓道燈,接送小孩放學,用真心和無微不至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的信任,使得外立面整治按期完成。別人問“你作為社區領導,怎麼不指揮別人去做呀”,陳浩卻説“黨員不帶頭,哪個肯去幹。”

  金獅苑11幢水管爆裂,維修費用需要通過三重一大審定後支付,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常婷婷對這個事情印象很深刻。“當時陳浩來辦公室要三重一大記錄單,但是街道領導外出開會還沒來得及簽字,陳浩很著急,説居民停水有幾天了,他拿著會議記錄單問我領導在哪開會,他可以送過去找領導簽字。他真是個急群眾之所急的人。”不過,常婷婷不知道,在金獅苑停水的那幾天,陳浩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從社區拎7桶水到獨居老人家中送水,直到水管問題解決。

  就在陳浩去世前的30多個小時,他還爬了50多層樓,走訪了90多戶居民和4家酒店公寓,組織了一場便民服務,聯繫協調了一項截污納管工程,敲定了一項電梯改造計劃,分發了500多份消殺藥劑和防疫宣傳資料,調解了兩起鄰里糾紛。黨員就要帶頭幹。只要工作需要,他就象一台不知疲倦的發動機,從不考慮自己累不累,苦不苦。

  哪怕是群眾不理解,也不能和居民紅臉

  在紫陽街道社區工作者郭子淵的記憶裏,陳浩時刻充滿著正能量,無論基層工作再苦再累,哪怕是被居民不信任、被誤解、遭謾罵,他總能揚著標誌性的燦爛的笑容,繼續把工作做下去,直到做通為止,從沒見他和居民紅過臉。

  郭子淵回憶:“有一次老舊小區美化提升,我和同事爬上了五層的腳手架,指揮工人開展立面整治,遭到了個別住戶的阻攔,從窗戶裏伸出晾衣桿、雨傘、掃帚驅趕我們。陳浩看見後,從一樓飛奔到五樓,一把抱住情緒激動的居民,用嘶啞的聲音耐心的和居民解釋工作。當時我看得心裏又氣又難過,就在前一天,他已經用整整一晚上的時間挨家挨戶做了40多戶居民的思想工作,此時的他由於前一晚的‘鏖戰’,聲帶紅腫到幾乎講不出話了,可他全然不顧,依然扯著嗓子,用微弱的氣聲穩住了場面。那一刻,全世界好像都安靜了,我只能聽見陳浩嘶啞的嗓音,顯得那麼有力量,這輩子都忘不掉。”

  2017年8月,社區裏的雲雀苑小區住宅樓地下車庫住人問題要進行整改,這些地下車庫總共住著50余人,車庫裏用著液化煤氣瓶,電線亂接亂拉,存在消防安全隱患。陳浩和他的同事們冒著40度的高溫天,一次一次跑小區,和物業部門、業委會協調,挨家挨戶溝通,整整一個月,終於讓這些住戶都搬離了車庫,把煤氣瓶和電線清理乾淨。業委會的楊師傅看陳浩他們在烈日下辛勤工作,就主動買來兩箱飲料送到社區給陳浩和同事們消消暑。陳浩知道後馬上向社區紀委書記報備,又把這兩箱飲料搬回楊師傅家裏,然後自己掏錢買來一箱飲料分給大家。楊師傅至今還記得這件事:“小陳主任是個好黨員、好社工,為我們做了那麼多實事,送他幾瓶飲料都不要。”

  陳浩的385個花圈,其實還少了一個。周興永家住紫陽山上,得走一條狹窄的林間小路,117個臺階的路沒有一盞路燈。周大伯家便備了各式“武器”——有大號手電筒、手提馬燈,甚至礦井裏用的頭戴礦燈。周大伯到社區找到陳浩,要求裝路燈。陳浩特地等到天黑時去實地體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和崎嶇坑洼的山路,他向周大伯承諾:“我一定幫你把路燈跑下來。”

  直到今天,誰也説不清楚,為了這路燈,陳浩到底在多少部門之間跑了多少次。周大伯只記得裝路燈那天,陳浩給工人們分香煙。高興的樣子,就像是自家辦喜事一樣。周大伯流著淚説:“直到裝路燈那天,我都還不知道這個小夥子叫什麼名字。沒想到他走了,我連一個花圈都來不及送,心裏真是過意不去!”

  如今,編號為“大馬場弄010-013”的四桿路燈屹立在紫陽山上,它明亮溫暖著居民,這是老百姓最真實的幸福感。

  陳浩雖然已經離世,但在上羊市街社區0.02平方公里、3825戶家庭、9700位居民、610位80歲以上老人中,他的名字依然被頻頻提起。他的生命雖然永遠定格在年輕的29歲,但他的精神必將激勵著每位黨員投入到為黨擔當、為民服務、建設世界名城的光榮事業中去。(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一本政經工作室 姜潔)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