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聽尼泊爾共産黨人談社會主義

2018-01-05 08:3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尼共(毛)政治局常委:

  昔日反抗投身人民戰爭

  如今發展成為各黨共識

  “左翼競選聯盟”的重要組成離不開靠“人民戰爭”發展起來的尼共(毛)。尼共(毛)政治局常委賈納爾丹夏瑪在1996年至2006年的“人民戰爭”時期成長為“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現任尼內政部部長,黨內親切地稱呼其為“普拉巴卡爾”同志。在接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採訪時,普拉巴卡爾家的客廳裏擺放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以及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的畫像。普拉巴卡爾告訴記者,尼共(毛)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所形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正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指引下,當時的尼共(毛)發動了“人民戰爭”。戰爭中,該黨又將毛澤東思想的原理和尼泊爾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將廣大鄉村地區的遊擊戰爭、軍事行動和在城市中組織人民運動有機結合的具有尼泊爾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即“普拉昌達道路”。

  談及自己的革命生涯,普拉巴卡爾説:“我的家鄉在尼西部盧貢地區,我從小就目睹過地主欺男霸女、巧取豪奪,可能是性格使然,我開始反抗地主,而正是這種反抗精神得到了尼共盧貢地委領導的賞識,他們給了我一張黨員登記表,那是1977年,我只有14歲。”在回答記者關於“人民戰爭”是否能夠避免時,普拉巴卡爾表示:“如果政府的統治基於社會公平正義,我不認為內戰會爆發,但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只可能是社會主義社會。現在尼泊爾是聯邦共和制國家,但是不久前還是一個君主制國家。正是由於‘人民戰爭’,尼泊爾才由君主制轉變成為聯邦共和制。之前人民受到封建地主階級剝削,‘人民戰爭’教育了人民,使窮人、低種姓群眾等被剝削階級徹底覺醒。終結封建社會、使人民最終寫出自己的憲法,正是人民戰爭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

  2005年,尼泊爾君權統治已搖搖欲墜。2006年8月,“尼泊爾王國”改稱“尼泊爾”,同年11月,政黨政府與尼共(毛)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宣佈結束11年的武裝衝突。尼共(毛)從“叢林走向議會”,完成由革命戰爭向議會鬥爭的轉變。回想當年尼泊爾人民解放軍已對加德滿都河谷形成合圍之勢,但最終接受和平協議的往事,普拉巴卡爾説:“作為副總司令,當時我個人是不同意和談的,希望能夠取得革命戰爭的最終勝利。但我們缺乏重型武器,而國王的軍隊則有著美英等西方國家的支援,因此戰爭後期戰局陷入膠著狀態。當與其他主流政黨就推翻君主獨裁、實現民主共和達成一致意見後,黨內同意和談的領導人逐漸成為了多數派。”2008年5月,制憲會議首次會議通過決議,宣佈建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廢黜國王。同年8月,尼共(毛)主席普拉昌達當選共和國首任總理。

  在談到2006年尼結束君主制後共産主義運動的新發展時,尼共(毛)中央委員鮑戴爾表示:“鄧小平同志曾精闢指出,時代主題已不是戰爭與革命,而是和平與發展。對尼泊爾今後要逐步向社會主義國家轉變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要有長足進步,目前尼兩大共産黨尼共(聯)和尼共(毛)認識較統一。”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