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藝考熱”持續的背後:是否能做高考的“捷徑”?

2017-12-27 15:21: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7日電(袁秀月)一年一度的藝考正在各地陸續舉行,中新網記者梳理髮現,今年的藝考報名人數再度增加,“藝考熱”仍在持續。藝考為何火熱不減?是否能被看做是高考的“捷徑”?是否還有各種問題存在?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藝考熱難降

  “編導題也太基礎了,也可能越基礎越容易讓人忽視吧。”來自湖州的小楊剛參加過2018年浙江省編導藝考,她表示,不緊張是假的,但這次經歷也讓她收穫頗多。

  在浙江,像小江這樣的藝考生還有很多。浙江衛視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省藝術統考有超過1.1萬人報名,比去年增加2000余人。對於小江來説,競爭的難度又加大了一點。

  今年的藝考熱仍在持續,對於很多地區的考生來講,他們也將面臨跟小江一樣的處境。從數據上就可見一斑。記者梳理了各省公佈的藝考報名人數發現,2018年陜西省藝術統考總人數超過1.7萬人(據陜西省考試管理中心公佈數據),其中,美術生較去年增加1000多人。而江蘇省的美術統考有3.2萬餘名考生參加,比去年增加約1000人(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公佈數據)。不過,也有地區藝考人數有小幅下降,甘肅省藝術類專業統考共有2萬多人報名,比去年減少1222人(據甘肅省教育考試院公佈數據)。

  “近年來,人們對文化生活和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國美術學院招生辦主任李都金曾表示,藝考火熱背後跟社會與市場需求密不可分。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觀點,藝考被認為是走捷徑的“代名詞”——文化課成績不好,只能通過藝考來完成大學夢。不過近年來,學生們參加藝考的原因則更加多元。有很多考生是奔著興趣而來。來自雲南的阿雯就熱愛畫畫,目前她正在準備藝考,雖然每天很累,但她表示,“自己選擇的路不需要抱怨”,在備考期間,她堅持寫藝考日記來鼓勵自己,她説,“為了畫畫什麼都值得”。

  不過,“明星效應”、“一舉成名”等因素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影視行業發展迅速,影視明星不斷涌現,因為某個明星或抱著成名目的而走上藝考路的考生也越來越常見。

  藝考熱背後

  藝考火熱的同時,記者也發現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比如,在今年藝考剛開始時,就有媒體報道,一種作弊“神器”在美術考生中流傳,它叫隱形貼,是一種印有素描、水彩圖樣的小貼紙,可貼在水杯、紙巾上帶入考場。隱形貼在網上就有售賣,有的網店甚至月銷千筆。

  除了作弊,還有疑似的“泄題”傳聞,其中不乏培訓機構的身影。在山西藝考結束後,有網友稱太原舒曼學校的第四次模擬試題與山西藝考試題相似。中新網記者致電太原舒曼學校,校方告訴記者,是學生走出考場後,為了核對成績,把答案寫在了第四次模擬考試的答題紙上,並且拍照加了浮水印“供考生參考”,最後卻被誤傳誤轉到網上,成了“泄題”。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普通高校招生考務處也告訴記者,網上所傳是虛假資訊,這次考試不存在泄題事件。

  近些年,教育培訓機構可謂遍地開花,而這其中,藝考培訓機構則是較特殊的一種。藝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多數要依靠培訓機構的藝術集訓。在記者接觸的藝考生中,大部分都有在培訓機構學習的經歷。藝考集訓花費不菲,在一個藝考貼吧裏,有網友提問,藝術集訓需要多少錢?下面的回應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相比其他教育培訓,這無疑是一筆大開銷。

  也正是在這種利潤誘惑下,近年來,藝考培訓機構成批涌現,為了吸引學生報名,很多培訓機構不惜虛假宣傳,記者就曾見到一個考生的成績出現在多個培訓機構的網頁上。也有一些培訓機構借機炒作,暗示考生能夠押題甚至提前搞到試題。

  藝考不等於走捷徑

  “藝考真的不是捷徑,比文化課付出的要多得多。”來自內蒙古的藝考生小薛在回答“藝考簡單嗎”時如此表示。來自廣西的小譚則表示,學過才發現真的難。她的藝考成績剛出,結果並不理想,她説,希望一個月後的校考能夠考好,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父母。

  實際上,藝考的可變因素很多。近年來,各大知名藝術院校競爭日益激烈,文化課成績相應提高,藝考生要考上心儀的學校可謂難上加難。

  在2017年藝考時,中國美術學院招生辦主任李都金就曾表示,以往報考基本都是美術特長中學的學生,但是近年來來自重點高中的生源明顯增加。

  “藝考熱不是壞事,但以成名為目的的考生在選擇上應該更慎重一些。”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魏松曾表示,學藝術越來越容易,但進入藝術院校的學生,應該是因為熱愛去選擇,而不是因為明星效應,因為想成名而走上這條路。”

  著名導演、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院長陳凱歌則表示,再多學生想考藝術院校都攔不住,因為他們懷揣藝術夢想,但他們是否真的具備成為藝術院校學生的資質,則是個社會問題,也是個教育問題。

  考生要謹慎報考,藝術院校也應有相應對策。陳凱歌建議,學校不僅要面向高中畢業生,還應該向更多社會人士敞開大門,“選擇電影作為職業,應該有不同的途徑。”魏松則認為,藝術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來招生,不要盲目擴大招生,並應制定統一的藝術類院校學生的考試規則和流程。

  (原標題:“藝考熱”持續的背後:是否能做高考的“捷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