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讓人人享有綠水青山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讓人人享有綠水青山
——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⑥
李 拯
近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地球衛士獎”。曾經“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成了塞北高原的一顆璀璨“綠寶石”。這一習近平總書記曾肯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不僅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生態名片,更傳遞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闡述中國的“生態觀”。面對氣候變化、大氣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一位大國大黨領袖的鏗鏘話語,不僅表達著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鮮明態度,也體現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呼籲“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不僅成為中國發展的“綠色動力”,也在國際社會産生廣泛共鳴。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引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描繪他心目中的理想圖景;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則説,中國的發展轉型表明,“走上一條更加可持續、環境友好型的新的發展道路是可能的”。中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正在走向世界。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今天,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擴大了人類在宇宙的活動半徑,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推出“突破攝星”計劃、探索最近的恒星系,美國開啟“重返月球”計劃、期待將來抵達火星。但從當前技術水準看,在外太空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在可預見的將來,人類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而在這顆藍色星球,現代化的潮流正將越來越多的國家捲入其中,與之相伴生的,則是競爭的加劇、資源的消耗與環境的破壞。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更加嚴峻地擺在人類面前。“我們應該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如同空谷足音,值得全世界側耳傾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既是“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也是“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今年,在美國宣佈要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時,中國鄭重承諾將“堅定不移地做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維護者和推動者”。這一承諾,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中國的環境治理以“看得見”的實效,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實打實的貢獻,讓外國觀察家感慨:“中國可以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領頭者。”
從現在起到2020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與世界一起,共同保護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園,共同醫治生態環境的纍纍傷痕,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步伐,既是中華民族之幸,也是全人類之福。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