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想讓中國放手抓其“間諜”嗎
繼澳大利亞之後,紐西蘭安全部門也暗指中國企圖獲取這個國家的敏感資訊,並試圖影響紐西蘭的華人社區。近日,德國憲法保衛局指責中國通過社交媒體招募線人,美國國會要搞有關中國“滲透”的聽證會。西方國家這一輪像得了“傳染病”一樣,出現它們最大或者主要貿易夥伴中國是“特洛伊木馬”的幻象。
在全球化時代,像麥卡錫主義那樣懷疑中國商人、留學生,放縱對中國“不懷好意”的構陷,把警惕變成對前來做各種正常交流的中國人的公然騷擾,是可恥的。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始終面對著來自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衝擊的巨大壓力,但是中國從沒有針對具體外國人群體發出過需要“防範他們”“他們當中可能有很多間諜”的公開警示。
如果中國仿傚那些西方國家對它們那裏華人社區的態度,那麼北京一些外國人聚集的社區就該是“高度可疑”的,那些外國人與他們國內的聯繫尤其包含了其政府對他們的“操控”。
此外,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幾乎只有西方人去的酒吧和咖啡館,那裏將被懷疑成“情報站”,經常與西方人接觸的中國人會被視為西方情報機構“線人”,或者像澳大利亞剛剛被迫辭去議員職務的鄧森一樣被指責“出賣國家”。
如果按這樣的劇本發展下去,所有為推動中西交流做出貢獻的人都將成驚弓之鳥,無論在西方國家還是在中國,呼籲尊重、理解對方將成大忌。把雙方往對抗的方向引將是更安全的選擇,也會更有利可圖。
中西這麼大的合作交流量,出些摩擦很正常。但是對那些積極加入這一交流潮的中國人做這種惡意的大面積質疑,既在邏輯上愚蠢,也在道德上秀出下限。這些指控會引發西方華人社區的不安,造成人們對中西關係未來認識的混亂。
那些西方國家的精英們決不可以為,中西關係的主動權完全在他們手裏,無論他們做什麼,北京和當地華人都會忍氣吞聲,不顧一切地大事化小。如果繼續放任自己,有的國家將付出代價,它們在中國人心中的信譽評級會下跌,北京也會採取必要行動“以牙還牙”。
有哪個西方國家能夠承受與中國的交流規模真的下降?大概不會有誰願意承受這一損失。它們損害中國名譽時不加克制,是因為覺得不會因此而有代價。所以中國要研究不大動干戈,但卻能讓污衊中國的西方機構和個人感覺到“痛”的策略。
個別西方藝人把政治帶入文藝中,找中國的麻煩,中國不給他們發來中國市場淘金的簽證,就很有效果。對西方挑釁中國的政界人士,我們也應找幾個出來加以懲罰,形成震懾力。
在中國還遠沒有形成“干涉”西方社會能力的時候,這樣的大帽子就早早戴給我們,這太荒腔走板了。我們如果無動於衷,西方對中國的這一輪起鬨抹黑就可能肆無忌憚地蔓延下去。儘管不理睬這種抹黑也是一種辦法,但在這件事上,消極抵制未必有助於那些指責的自生自滅。
中國很多幼兒園裏都教英語,那是中國在培養間諜“從娃娃抓起”嗎?西方一些國家現在抓中國間諜、反對中國“滲透”的誇張做法在我們看來就像這個問題一樣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