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征程】中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完成萬里首飛:"地溝油"一飛沖天
11月21日,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為海南航空HU497航班的波音787客機加注生物航煤。新華社發
自主研發生物航空煤油意義幾何
11月21日12:00,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空煤油被加注到波音787型飛機上,11月21日14:31,由孫劍鋒駕駛的HU497航班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騰空而起。這架航班搭載186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飛行11小時41分的萬里航程,見證了中國在綠色低碳領域一項重大自主研發成果的最新突破。
北京—芝加哥航線亦是中美兩國政府確定的兩國間一條綠色航線,中國航空業減排之路又邁出重要一步。
生物航煤是什麼?此次飛行的HU497為什麼會獲“綠色”航班之稱?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産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櫚油、麻風子油、亞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飲廢油、動物脂肪等。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週期中碳排放可減少50%以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本次用於跨洋商業載客飛行的生物航空煤油以餐飲廢油為原料,並以15:85的比例與常規航煤調和而成。
工作人員在展示生物航煤。
“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是中國民航局適航批准的首個生物航煤産品的跨洋應用,飛行成功標誌著我國在生物航煤的研發生産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取得又一個重大突破。”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司長徐超群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綠色可替代清潔能源,推動國家自主智慧財産權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是我國打造綠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創新。
生物航煤的研發之路
“氣候變化已成當今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也已成為當今時代發展必然選擇。”海南航空總裁、本次航班機長孫劍鋒表示。
生物航煤低碳環保,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有可能改變餐飲廢油流向餐桌的扭曲走向,探索其變廢為寶的綠色通道,意義重大。但“地溝油”上天,萬里遠航,安全性到底怎樣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
中國生物航煤的研發之路,記載于下面的大事記中——
2006年,中國石化啟動生物航煤研發工作;
2009年,中國石化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生物航煤生産技術;
2011年9月,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在下屬生産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業示範裝置及調和設施。12月,該裝置首次生産出合格生物航煤;
2013年4月24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橋機場由東航成功完成技術試飛,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後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國家;
2015年3月21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由海航執飛上海至北京首次商業飛行成功。
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工作背後有著嚴格的考核,中國民航局將生物航煤作為航空零部件進行管理,把對航煤生産過程及品質保證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發動機製造的標準,進行全面監督和管理。所有的努力都直指一個目標:確保乘客生命財産的安全。
2014年2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國石化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准書,可投入商業化應用。
繼2013年技術驗證試飛、2015年國內商業航班首次應用飛行,2017年11月22日HU497航班跨洋飛行的圓滿成功,表明我國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更加成熟,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研發應用和綠色航空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航路”能夠飛多遠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20年,生物航煤將達到航空燃料總量的30%。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已經提出了國際航空碳抵消機制的建議。對於航空業來説,生物航煤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實現自2020年起碳中和增長。中國民航局出臺的《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行業單位運輸週轉量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五年平均比“十二五”下降4%以上,行業運輸機場單位旅客吞吐量能耗五年平均值較“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
但業內專家指出,雖然生物航煤已經獲得商業化應用的“門票”,但距離大規模推廣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主要問題是過高的生産成本。
“希望中國石化繼續做好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進一步推動生物航煤的商業應用。”徐超群對生物航煤的研發和市場化提出期望。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告訴記者,中國石化生物航煤生産技術適應的原料範圍廣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櫚油、酸化廢油、微藻油、FT合成油等為原料,還能以餐飲廢油為原料,解決了餐飲廢油科學、合法、高效應用的難題,走出了一條餐飲廢油資源化綠色應用的新路。“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中國民航局的指導下,同各方合作,實現生物航煤産品價值鏈的合作共贏,為共同的藍天綠水作貢獻,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加油。”呂大鵬表示。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