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新時代 新氣象|“民情日誌”資訊系統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2017-11-03 15:25:00
來源:新民晚報
字號

  獨居老人、傷殘人員或雙擁對象、低保戶、特困戶以及就業困難人員……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這些居民資訊都能化成數據進行匯總,一套名為“民情日誌”的資訊系統,使得這裡的民生服務更加精準高效。記者前天(31日)來到街道,看到近日開發上線的這套“民情日誌”資訊系統,以“人”為單位,以“房”為補充,記錄居民身份資訊和享受服務資訊,通過PC端和移動端,將街道轄區內的民情資訊和服務管理過程全覆蓋。

  數字化系統快速定位

  “幾年前,印象中我曾經走訪過臨汾社區三戶百姓家,記得當時有一戶人家,一家人都擠在一間灰暗的屋子裏生活,女兒沒有單獨的房間,只能用兩塊木板拼成的簡易床挨著父母的床就寢……”街道黨工委書記俞林偉,近日在陽曲路760弄居民區樂齡家園多功能會議室,向大家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走訪小故事之一,他問道:“他們的生活有沒有過得更好? 像這樣的家庭,我們有沒有什麼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和措施?”在俞林偉看來,臨汾社區以“美好臨汾”自我命名,就要孜孜不倦地把帶領臨汾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作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開展精準高效民生服務的宗旨。

  “民情日誌”項目就是街道提升為民服務實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勇敢嘗試,目的是“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大大提升了街道以及居委會在服務和管理方面的精準性、主動性、前瞻性, 還將為居委會減負增能。

  “以前,我們在厚厚的資料本裏一張張翻找居民資訊的時候,就特別希望能有這樣一個數字化的系統幫我們快速定位。”陽曲路760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章旨欽表示,小區內有2000多戶家庭,7000多名居民,想要通過某一個標簽定位到個人曾經很困難。“現在系統全面上線後,想要找到高齡、獨居的困難戶老人,我們只需要用電腦查詢一下,立刻就能找到。”章旨欽説。

  形成群體數據分佈圖

  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賀潔告訴記者,“民情日誌”覆蓋臨汾社區3萬多戶居民家庭、近8萬居民群眾,且具體數據涉及年齡、職業、學歷、黨團員、民族、收入水準、殘疾狀況、民政救助等上百條字段標簽。這些民情大數據經過分類查詢和展示,可以形成較為直觀的群體數據分佈圖,便於第一時間發現和搜尋社區同一類型的所有困難人員的結構和分佈,確保精準民生工程不遺漏、全覆蓋。

  “民情日誌”啟動以來,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五線譜”聯繫服務群眾的工作優勢,對“五線譜”聯絡員提出了具體的量化走訪要求,明確要求機關黨員幹部每週至少走訪1戶居民家庭,居民區黨員幹部和社工每月走訪聯繫居民家庭不少於30戶,確保走訪聯繫全覆蓋。黨員幹部在走訪聯繫群眾活動中,要把掌握基本需求、了解根本訴求作為走訪聯繫的重要任務,及時填寫和更新家庭成員基本資訊,確保數據準確可靠。

  應該立即答覆和解決

  “對於走訪中群眾提出的一般困難和訴求,能當場協調解決的,應立即答覆和解決;對於難度較大、不能當場協調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反饋給居委會或相關業務科室,並督促協調解決,通過良好的服務,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峰説,他們通過大數據匯總發現,陽曲路760弄和聞喜路251弄小區有不少因病致貧的困難家庭,街道除了用足民政幫扶政策外,還為困難家庭安排了結對幫扶的國有企業黨組織,通過黨員幹部定期走訪,送上黨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對一些有需求的家庭,還專門安排家庭醫生到府進行一對一康復治療等,讓困難群眾對未來有了信心和希望。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