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稅制激發企業活力——權威專家共話減稅降負熱話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良性稅制激發企業活力——權威專家共話減稅降負熱話題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申鋮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如何看待過去五年政府為企業減稅降費的成效?面對期盼進一步減負的呼聲,如何理性看待稅制改革的公平性?稅收徵管效率的提升,在更好服務納稅人的同時,又如何進一步為企業減負?針對社會關注的稅收熱點問題,多位權威專家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
作為本屆政府最重頭的財稅改革舉措和減稅政策,試點5年來,營改增累計減輕企業稅負1.7萬億元,一定意義上引領了當前世界性減稅趨勢。
但記者發現,也有輿論認為,營改增受益者多為大企業,國企受益尤為明顯。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尤其是科技型的小微企業獲得感不強,甚至稅負不降反升。
“這是不成立的。”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告訴記者,“從稅收制度來看,我國是統一規定的,尤其是在增值稅方面,充分體現稅收中性原則,國企和民企不存在稅收上的差別。”
一組數據也可證明“國益民損”説法不切實際。營改增改革,涉及近1600萬戶企業納稅人、1000萬戶自然人納稅人和超過2萬億元的營業稅收入改成增值稅。自去年5月全面推開試點以來,26個小行業全部實現減稅。今年前7個月,建築、房地産、金融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累計繳納增值稅7568億元,與應繳營業稅相比,減稅1404億元,稅負下降15.65%。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營改增實施以來,超過98%的試點納稅人實現了稅負下降或持平,總體減稅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納稅人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伴隨營改增、資源稅等一系列稅制改革的推進,隨著金稅三期資訊化系統的全面推廣使用,我國稅收徵管效率近年來大幅提升。今年7月,營改增改革邁出最新步伐,即取消13%的稅率,四檔稅率簡並至三檔。有人認為,雖然稅率在簡並,但徵收力度在加強,因而一些企業感受到的實際稅負在增加,日子不好過。
“這也説不通,因為稅制改革和稅收徵管品質提高其實是兩個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説,營業稅制下,有些企業稅收存在該徵未徵情況,到了增值稅制下,這種情況難以繼續。“同時也要看到,徵管品質的提高確實把以前偷稅漏稅行為的空間壓縮了不少。”
李萬甫認為,近年來,政府部門的著力點一直在落實減稅政策上,有些企業感覺徵收力度加強,實際上是增值稅制度改革後自發帶動了對稅收徵收率的改進。
“營改增之後,把企業之間交易環節的鏈條全部串聯起來了,使得每個企業都成為整個抵扣鏈條上的一點,導致企業逃避稅收的激勵變小了。”李萬甫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孟春認為,我國減稅政策早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2012年初啟動的營改增是近20年來我國實施的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稅制改革,有利於打通抵扣鏈條,避免重復徵稅,提高了增值稅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孟春説,2015年後,我國減稅降費力度明顯加大,本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一件大事,多項減稅降費政策並舉顯著降低企業負擔,“放管服”改革推動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不過,專家們也表示,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下行壓力,包括民營企業在內不乏有企業感覺稅負重,實際更多是經營成本上升所致。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部分企業面臨轉型陣痛和盈利下降,這時對稅收負擔的感受會格外明顯。
“實際上,從宏觀角度來看,營改增等減稅措施對經濟運作、對供給側改革、對經濟新動能的培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當前經濟形勢穩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李萬甫説,進一步為企業減負,關鍵還需要繼續深入推進營改增等重要稅費改革,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同時,企業也要苦練內功,跟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加快調整自身的生産經營和財務核算制度,更好適應我國日益完善的稅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