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不及預期 發改委回應如何應對

2017年07月11日 13:22: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日前針對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不及社會預期的問題指出,將督促各地全面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不能以農民工不願意落戶作為提高落戶門檻的藉口;督促各地研究出臺全面落實人地掛鉤、人錢掛鉤政策的具體實施辦法和細則,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大財政資金和土地指標的獎勵支援力度,合理分擔地方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

  日前,發改委組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6》正式出版。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就該報告接受了記者採訪。

  針對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問題,負責人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國所有省(區、市)包括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都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近三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累計提高了5.5個、3.62個百分點。

  當然,政府還只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落戶問題,實際落戶進程不及社會預期,背後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目前有些地方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意義,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這一重要決策的堅定決心仍然認識不夠,過多考慮落戶後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開戶籍大門帶來的人口紅利和遠期收益。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人力資本的競爭,這個人力資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領和藍領階層。

  第二,雖然去年有關部門出臺了人地掛鉤、人錢掛鉤配套政策,但政策完全落地、真正發揮激勵作用還有一個過程。據發改委掌握情況,截止今年2月底,全國只有16個省份出臺了省級財政支援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4個省份出臺了“人地掛鉤”實施辦法,由於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沒有建立,地方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第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也是農業轉移人口自願選擇的過程。近年來,隨著農村各種條件逐步改善、城鄉公共服務差距越來越小,一部分農民工不太願意再進城落戶了,最主要原因是農民不捨得附加在農村土地上的各種權利。今後需要探索一種機制,讓這種權利有變現或自願有償退出的渠道和制度安排。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