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強發展的體魄,必要先強基礎設施的筋骨。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保基本、補短板、抓重點、促銜接、強服務”的方針,以服務國家戰略、完善網路設施為重點,協調推進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與運輸發展。
作為經濟發展的動脈與骨架,高速公路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國公路建設的重點,一批代表性的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或開工。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河南段,連霍高速公路河南段、陜西段等一批高速公路主幹道基本完成改擴建,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汶馬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比2012年底凈增3.5萬公里,年均增長近8%。目前,“7918”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基本覆蓋了全國城鎮人口20萬以上的城市,通車里程超過5000公里的省份由4個增加到12個。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西部省份高速公路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2016年底,中西部20個省份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8.9萬公里,比2012年底凈增2.8萬公里,增幅達45%。
毛細血管更通達了
4年間新改建農村公路98萬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普通百姓從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也是共産黨人堅定的發展信念。被喻作交通“毛細血管”的農村公路,更是被億萬農民寄託著致富的希望。
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迎來了“客車通到家門口”的出行便利:2013—2016年,我國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98萬公里。4年間,我國新增406個鄉鎮和5.96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國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別達到99.0%和96.7%,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