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丨權威專家智説“五通”(4)

2017年04月29日 14:57:59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編者按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具有重要的全局意義。為此,圍繞“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這一論壇主題,中國經濟時報精心策劃、組織系列報道,以充分闡釋“一帶一路”核心理念,總結建設的積極進展,全面反映會議盛況和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展現中國經濟新特點、新變化和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張。

  值此高峰論壇倒計時之際,本報特推出“時報聚焦一帶一路”系列報道,以高端訪談、權威解讀、地方實踐、企業案例和大數據分析等多種形式,全景式、多視角深入報道“一帶一路”三年多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為高峰論壇鋪墊預熱。

  時報聚焦一帶一路智説

  王文:推進民心相通築牢“一帶一路”合作基石

  (資料圖片)

  ——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就提出了“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簡稱“五通”)的建設路徑。2015年3月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亦提出“一帶一路”合作重點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對“五通”進行了拓展和闡釋。

  可見“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倡議,更是民心相通的倡議。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就“一帶一路”中民心相通的內涵、如何借助資訊傳播實現民心相通等問題進行了闡釋。

  民心相通事關“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

  中國經濟時報: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民心相通一直備受關注,請您闡述一下民心相通的內涵,為什麼説推進民心相通在目前這一節點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保障?

  王文:民心相通在“一帶一路”中的內涵其實是起到一個基石的作用,是“一帶一路”的基礎性工程,既承擔著增進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加深了解的重任,又發揮著助推經濟合作的作用。因此,民心相通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更是“一帶一路”建設順利的保證。

  為什麼説推進民心相通在目前這一節點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呢?一是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目前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的嚴重不足,使得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嚴重落後於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安全往來上的需要。二是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政治經濟合作由於缺乏民心相通的保障,使得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往來與合作上有時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充滿疑惑、猜測,從而令政治經濟上的合作推進乏力。三是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於各國間彼此的文化、法律、民俗等不夠了解,使得相互間的交流存在障礙,所以推進民心相通比任何時候都顯得尤為重要。

  推進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也應該將其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努力方向。因為只有實現以人文交流為橋、以民心相通做脈,才能鋪就理解之路、架起友誼之橋,從而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將國家與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全方位多渠道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經濟時報:近年來,國家在推進民心相通方面都作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就?我們又該如何借助現代資訊傳播來更好地實現民心相通呢?

  王文: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的發展成就,中國與相關國家在民心相通層面的互動形式上正不斷創新,交流領域上也在不斷拓寬。我國在相關國家的認同感和軟實力也顯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比如,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間交流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多樣化。三年多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民間交流活動,包括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圖書展等,其豐富的內容和多元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各地民眾的積極參與。

  高速發展的文化産業也豐富了民間交流內容,創新了文化互動的形式。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大力發展文化産業,通過建設文化産業基地、文化創意園區,舉辦文化演出等方式,將歷史深厚的絲路文化深入挖掘並向公眾展出,為不同民族的歷史底蘊賦予了更多時代內涵。此外,在教育産業、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入,繼而利好民心相通。

  在利用新媒體傳播方面。現在的確應該多通過新媒體條件下的互聯互通方式去推廣民心相通,讓中國更好地了解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在國家傳播戰略方面。一是要實現對外傳播戰略的全球覆蓋,目前我們的對外傳播戰略主要是覆蓋歐美日韓等國家,而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對外傳播力量相對較小,比如説俄語、波斯語、土耳其語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人口地區和國家的傳播力度不夠,這一點需要國家層面的傳播升級。二是要通過企業與機構傳播來推廣中國,促進民心相通。我們的駐外企業和機構有將近5萬家,這些企業與機構也需要有傳播戰略,要講究更多的社會責任,建立好和當地民眾之間的關係,要時刻想到代表的是中國的整體形象。三是要落實到個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成為民心相通的大使。去年中國的出國旅遊已經超過1.2億人次,相當於中東歐16個國家的所有人口每人都出國了一次,這些人走出去了都代表著中國的形象,都是民心相通的大使,都應該以身作則,傳播與介紹中國,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作好與當地民眾的交流。

  民心相通不可忽視智庫作用

  中國經濟時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智庫承擔著政策溝通、咨政建言、形成智慧合力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一大批聚焦于“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涌現,既有政府智庫、企業或高校智庫,也有民間獨立智庫,各具優勢。您認為智庫在推進民心相通方面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王文:近年來,中國智庫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智庫間交流,先後組織了中國伊朗智庫對話、中國土耳其智庫對話、中國哈薩克智庫對話、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等活動;建立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智庫論壇、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中非智庫論壇等智庫交流機制,獲得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智庫作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開始走上國際舞臺。智庫不僅具有專業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力等優勢,而且是政府與公眾、政策溝通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重要橋梁。智庫不僅通過專業研究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諮詢建議,還可以通過媒體介紹研究成果,幫助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公眾了解政府政策,在擴大共識的同時縮小國家間認知方面的差距。

  在過去三年裏,我和我的同事們通過宣讀、路演等方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了50多場全方面推廣中國的宣講,這是一種非常直接的面對面交流,效果很好。

  另外,我個人認為,智庫學者在國外發表文章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中國的方式。

  總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智庫不僅僅為經濟政治服務,更起到了一個推進更高層次的民心相通的橋梁作用。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