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産3000斤左右,到地裏來收一般是13元/斤,通過電商可以賣到50元/斤。”4月6日,在雅安市石棉縣八路田枇杷採摘園,美羅鄉黨委書記趙剛指著陽光下挂果的枇杷樹,告訴前來調研我省農村電商發展情況的省政協調研組一行。
美羅鄉是枇杷新産區。去年,因為氣候原因,造成了這裡的枇杷絕收。今年,豐收在望的枇杷樹讓當地老百姓充滿了憧憬:他們預計今年優質枇杷可以一斤賣到20元以上,不少人家已經開始通過各種電商平臺展開預售,有的一天之內就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40多件。
美羅鄉的枇杷“觸網”,只是近年來四川農産品加速衝上電商“快車道”的一個縮影。來自省商務廳的資料顯示,2016年1-9月,全省農村網路零售額達321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到2016年9月底,全省已累計培育涉農電商企業3475戶,累計開設農村網點3.15萬個,農村電商産業鏈創造就業崗位12.4萬個。農業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推進農業生産和經營兩個方式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戰國時期”的農村電商
目前,我省有近60個縣正從政府層面積極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並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進模式:資中縣依託當地物流企業,形成了“物流企業+農村網店+電商服務企業”發展模式;仁壽縣通過引入知名電商和培育本土電商,建立起“電商集聚園區”帶動模式;理縣則通過網推特色農場、民宿客棧等鄉村旅遊吸引遊客,促進農産品的在地銷售和網銷網購……
在這股熱潮中,除淘寶、京東等已經形成氣候的電商平臺外,各路社會資金和人馬也在千方百計搭建自己的農村電商平臺,其中不僅有物流企業、農産品專業合作社、農産品協會等中小型實體,也出現了一些大型國企的身影。
省信用聯社與夾江縣合作,向電商買家、網點網商集中授信,並向本土平臺公司提供線上線下收單支付服務,推動農村電商與農村金融融合發展;
在石棉縣,中國郵政雅安分公司成功躋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牽頭實施單位,搭建起縣級電商中心,已建成50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
省供銷社通過改造提升經營服務體系,已在省內建成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107個;
“郵樂購”“益農網”“供銷E家”“安岳檸檬網”“茶商線上”……各類農産品電子商務平颱風生水起。“一個‘諸侯割據’的農村電商時代。”長期跟蹤農村電商發展的省農業廳資訊中
電商進村入戶難在哪
30%——這是雅安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但,這一速度能繼續保持嗎?農村電商這條“快車道”能否升級成為農産品進城的“高速路”?
“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特別在一些山區農村,農産品從田間地頭進城的‘最初一公里’還沒有打通。”漢源樂購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反映。四川蒙頂山味獨珍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也向調研組證實,“每個訂單要多花2-4元物流成本。”
“網路銷售特別講究優質優價,經過分級的水果更能賣出好價錢,但是老百姓怕麻煩,大家單門獨戶小打小鬧地種植,覺得大大小小地一起賣出去更簡單,這就影響了本地水果的整體行情。”趙剛認為,老百姓的理念還需要大力引導。
“茶商線上”電商平臺的投資人向從明則為“人才”苦惱著。他曾試圖用多一倍的工資從杭州的電商企業挖人,但他的努力失敗了。“這邊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機會少,發展空間受限。”向從明總結原因。
調研中,很多縣都反映了類似的問題。
省政協副主席翟佔一指出,創新解決電商進村入戶的問題,需要對網商、通信、人才等各類資源進行大力整合,需要政府加大電商服務網點、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形成體系,需要加快解決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産的問題。
“消費者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要求遠遠超出對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省政協農業委副主任傅志康建議,要想在電商平臺上贏得更大市場,四川農産品必須重視品質體系建設,以嚴格的標準、誠實守信的交易來創品牌,進而提升農産品價格。
省政協農業委副主任楊昌明對此深表認同:“電商時代的競爭,要求四川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調整生産和經營結構,通過專合社等農民合作組織把‘三品一標’等標準貫徹下去,提高農産品管理水準,培育一批品牌,從而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