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4月7日電(記者 張尼)近年來,一些“有權人”、“有錢人”被判刑後,減刑相對較快、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比例過高等現象頗受外界關注,破除這一弊病也成為人民法院規範減刑假釋工作的重中之重。
7日,在合肥舉行的全國法院減刑假釋資訊化辦案平臺建設推進會上,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多個法院進行經驗交流,分別曬出各自應對“以權、錢‘贖身’”問題的“狠招”。
安徽高院:
——案件辦理全程網上操作、全程留痕
記者了解到,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部分高級法院開展減刑假釋案件資訊化辦案平臺試點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成為典型代表之一。
本次會議上,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堅介紹説,為提高審判品質,該院實現案件辦理全程網上操作、全程留痕、節點防控,減刑假釋工作的關鍵環節全部在陽光下運作,公開透明。
此外,合議庭成員具有網上查看監獄報請案件的電子卷宗材料許可權,保證了在全面審查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增強合議監督把關實效。主審法官裁判過程不可逆轉,檢察機關監督網上隔空同步,壓縮了法官隨意裁量的空間,凈化了司法腐敗滋生的土壤。
上海高院
——建立大數據司法公開系統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同樣充分利用數據資訊技術,建立了大數據司法公開系統,構建減刑假釋案件辦理公開、透明機制。
上海高院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審判流程、裁判文書等十大司法公開服務平臺,將減刑、假釋案件公開納入其中,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互動式的司法公開體系,做到了減刑、假釋案件辦理全程公開、全程留痕、全程可視、全程監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對這類在監獄開庭的特殊類型案件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在審判流程公開平臺,上海高院將審判流程細化為26個節點,實現對減刑假釋案件辦理流程資訊全公開;對減刑、假釋案件進行開庭審理,其中,2016年辦結的職務犯罪、涉黑犯罪和金融犯罪“三類犯罪”的依法公開開庭率達到了100%。
另外,在裁判文書公開平臺,實現了依法可以公開的減刑、假釋生效文書全部上網。
廣州中院
——直播庭審 人民陪審員隨機選取
為回應部分群眾關於“減刑幅度過大、實際服刑期偏短”的關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案件裁前全部公示、庭審活動網路直播、實行人民陪審員隨機選取制度、裁定書全部上網公開等舉措,來提高社會公信。
記者了解到,廣州中院依託廣州法院庭審網路直播平臺,接入監獄法庭高清數字信號,實現了直播減刑、假釋庭審活動。
此外,廣州中院還實行人民陪審員隨機選取制度,選任社區工作者、教師、醫生、退休職工、記者等50名群眾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組建來源多元、全程參與、兼顧背景的人民陪審員隊伍。廣州中院減刑假釋資訊化辦案平臺隨機分配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人民陪審員參審率達61%。(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