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兩會內外習近平”系列之四:“我就是從貧困地區出來的”

2017年03月10日 13:50:4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幹部和村民座談。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

  凡事都要講求正確的方法,扶貧工作也不例外。

  “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2016年兩會,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這樣説。

  對於這個問題,習近平曾有過一個精彩的形容。

  “為什麼講要精準扶貧?‘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習近平説,新中國成立以後,50年代剿匪,派大兵團去效果不好,那就是“手榴彈炸跳蚤”,得派《林海雪原》裏的小分隊去。扶貧也要精準,否則錢用不到刀刃上。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十八大後,習近平在一些貧困地區調研中發現,個別地方扶貧有時思路不對,好像扶貧都要搞一些工業項目。在深山老林裏搞工業項目,沒人才,沒市場,成本又高,不容易發展起來。一句話,扶貧要實打實解決問題。

  精準扶貧,目的正是為了提高脫貧攻堅成效。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做好脫貧攻堅這項工作,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下好‘精準’這盤棋”。”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到河北省張北縣的貧困村小二台鎮德勝村“訪貧”時指出,要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産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

  在最近這一次的出京調研中,習近平對如何做好精準扶貧談得很細緻。不僅要做到“四個精準”,還要“三個多給”——即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産業,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

  3月8日,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又用“繡花”功夫作比喻,要求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

  “不破樓蘭終不還”

  幹部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在脫貧攻堅這場艱苦戰役中,體現得更加明顯。

  習近平多次對於貧困地區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求。記者發現,可以八個字來總結:堅定信心、勇於擔當。

  首先,怎麼看扶貧工作?決心要堅定、意志要堅強。

  2016年2月,習近平來到革命老區井岡山。在那裏,他指出,每一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於擔當。

  半年後,習近平在青海考察期間強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各級黨政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其次,怎麼開展扶貧工作?有熱情、想辦法、能鼓勁是必要素質。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領導幹部還要積極“出招”去完成。2014年3月,習近平在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考察時,叮囑當地幹部要切實關心農村每個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今年兩會前夕,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又對領導幹部提出新要求: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幹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總而言之,做扶貧工作的領導幹部們,要和群眾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最終的目的是想方設法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