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2016年12月27日 14:32:13  來源:學習中國
字號:    
 

 

  “人民位置觀”。“即民以見天”、 “民事不可緩也”。習近平始終把人民置於心中最高位置、最重位置、最佳位置,且是任何人和物都不能取代的位置。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他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民為國基,谷為民命。”2013年12月,他在慶豐包子鋪詢問店舖經理:“食品原料是從哪進來的?安全有沒有保障?”經理用手機向習近平展示了一組慶豐包子在順義原料加工廠的照片,稱店裏的原料從農田到餐桌,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看到照片後,他説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人民立場觀”。習近平以人民立場為立場,始終站在人民中間,與人民親如一家。他説:“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性説到底就是立場問題。我們共産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繫黨、心繫人民、心繫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他要求全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務必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他強調密切聯繫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産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方法,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他指出:“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必須做到教育和實踐兩手抓,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他認為在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作風問題,其共同點都是脫離人民群眾。他説:“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根本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