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廣東湛江11月24日訊(記者 沈慧)在今天舉辦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國家海洋資訊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發佈《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達到119.9,比上年增長2.8%。整個“十二五”期間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穩步提升,海洋經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海洋新興産業已成為拉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年均增速達到19.8%。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是對一定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綜合量化評價,以2010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國家海洋資訊中心主任何廣順介紹,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體系包括發展水準、發展成效和發展潛力3個方面,共29個指標。基礎數據主要來源於國務院有關部門、國家海洋局相關業務司及各類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
據了解,發展水準指數主要體現海洋經濟發展的規模、結構、效益和開放水準;發展成效指數主要體現海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民生改善狀況;發展潛力指數主要體現海洋經濟的創新驅動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結果顯示,“十二五”期間,發展水準指數年均增速3.7%,增長穩中趨緩;發展成效指數年均增速3.5%,增速逐漸提高;發展潛力指數年均增速4.0%,呈現穩步攀升態勢。何廣順認為,“通過對指數的分析可以發現,‘十二五’期間,在海洋強國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水準穩步提高、發展成效顯著提升、發展潛力持續增強,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取得較大進展。海洋經濟在拓展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動力轉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有力引擎”。
何廣順説,近年來通過主動適應“增速放緩、轉型換擋”的發展新常態,我國海洋經濟正逐步向品質效益型轉變。一個突出表現是,具有物質資源消耗低、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徵的海洋新興産業,已成為拉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匹“黑馬”。“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速8.1%,其中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新興産業,其年均增速達到19.8%,繼續領跑海洋經濟。
《指數》同時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第三産業佔比不斷提高,2015年達到52.4%,海洋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海洋科技人員隊伍不斷壯大,2015年達3.6萬人,佔涉海就業人員的千分之一;海洋科技産出成果增長迅速,海洋科研機構專利授權數逐年增加;海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4%以上。
何廣順表示,通過對指數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以來我國海洋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海洋服務業和海洋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海洋對改善社會民生、提高沿海地區人民生活品質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洋科技投入進一步增加,海洋科研創新成果豐碩;我國海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加快推進。同時,海洋領域對外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旨在綜合反映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水準、成效和潛力,客觀評價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對於提高海洋經濟運作監測與評估能力,服務海洋經濟宏觀調控決策,引導海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