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李學磊)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雙創”熱潮覆蓋了全國各地。“雙創”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近日,臨西縣委書記王海軍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創新是縣域經濟的生命力。
臨西縣是河北省邢臺市轄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邢臺市東部,瀕臨京杭大運河魯北運河段遺址,因軸承産業為縣域特色支柱産業,素有“中國軸承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勤奮努力的臨西人不僅重視軸承産品品質的提升,還擴大了軸承行銷的半徑範圍。臨西的軸承從多年前的低端逐漸邁向中高端,臨西人的身影也遍佈在大江南北。
創新的基地:未來軸承在臨西
“現在軸承行業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快速發展的階段,有人説將來軸承在‘雙臨’(指相鄰的河北省臨西縣和山東省臨清市,簡稱‘雙臨’),讓我説將來軸承在臨西。”王海軍告訴記者,他説這種判斷不是拍腦子,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根據。臨西建有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打造了基礎設施完善的臨西軸承工業園區,臨西擁有集市場、平臺、人才和技術于一體的綜合優勢。
臨西軸承工業園區于2011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為華北地區唯一一家軸承特色園區。全區規劃面積14.8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8.6平方公里,近年來先後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二大裝備製造業基地之一”、“省級特色産業基地”、“省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根據河北省每個特色産業都要成立研究院的指示,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于2016年5月在臨西縣成立,研究院是一家集高精尖軸承研發、技術培訓、軸承檢測、應用和技術、市場行銷策劃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立足國際軸承市場,以將高精尖技術延續到企業為目標,銜接技術院校與軸承企業兩端,為全産業鏈提供技術支撐和高水準服務,進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主要職責是品質檢測、産品研發和戰略培訓,它的成立標誌著臨西軸承産業邁向‘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
創新的關鍵:創新思維引進人才
不斷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而創新的關鍵在於人才。針對像臨西這樣偏遠的縣域而言,王海軍一針見血地指出,臨西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有固然的劣勢。但臨西縣委縣政府實事求是,不斷創新思維,廣泛引進人才。
何加群就是一個例子。作為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首席産業專家,他專業資深、能力突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每兩個月來一次臨西,為企業會診,提出解決方案,培訓專業人才。
臨西不僅引進技術人才,還積極吸納高級管理人才。比如,河北誠為軸承公司把美國鐵姆肯駐青島公司的副總裁韓磊引入了臨西縣。
創新的路徑: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協同發展
“臨西縣除了發展軸承傳統産業外,還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王海軍指出,軸承産業是臨西縣的基礎産業,新能源、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將是我們新的增長點。
“新能源和網際網路産業是未來發展趨勢。”據悉,目前臨西縣有5家新能源汽車組裝廠,100輛新能源公交車11月底到位用於市民綠色出行。免費無線網(WiFi)實現了縣城範圍內全覆蓋,軸承電商和農村電商蓬勃發展。“臨西將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協同發展,並有志於在新興産業高地上佔有一席之地。”
創新的舉措:打造“三品工程”
據了解,今後及相當一段時期內,依託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臨西縣將圍繞打造華北地區重要的軸承生産和銷售基地這一目標,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工程”,推動産業登高、産品升級、企業壯大、平臺服務“四個行動”,加速建設軸承産業強縣。
“我們縣委縣政府為鼓勵企業打造品牌,已經制定相關政策。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每年為河北省研發3到5個軸承品種。縣政府對於參加國家級展覽的企業給予40%的財政補貼,參加國際展覽的企業給予全額財政補貼。”
創新的機遇:乘“京津冀協同發展”快車努力實現“4個對接”
自從國家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後,京津地區的産業、技術、人才、項目等轉移為臨西縣帶來了新機遇。臨西縣作為冀南縣域,努力爭取搭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順風車,實現4個對接,即:産業對接、技術對接、項目對接和園區對接。
産業對接就是努力引進北京的食品醫藥等産業;技術對接,即依託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提升河北省軸承産業技術研究院的研發能力;項目對接,即引進新能源産業或企業,比如,把充電樁企業引進臨西;園區對接就是把亦莊、房山等的印刷産業園區引入臨西。根據最新政策,截至明年底,北京2700多家印刷企業將會遷出北京。
有專家指出,“雙創”是國家戰略,也是各地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所有區域內單位的共同機遇。雙創就像一艘大船,在這艘船上,沒有看客,只有划槳的人。王海軍表示,“雙創”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氛圍。對政府而言,平臺搭好了,氛圍營造好了,大家就會在濃厚的“雙創”文化氛圍中謀求更大發展。臨西縣也歡迎更多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來這片熱土創業創新。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