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參會嘉賓熱議習近平主席講話:"中國主張"贏讚許
“烏鎮時間”再度開啟,江南水鄉古鎮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通過視頻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網際網路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利用好、發展好、治理好網際網路必須深化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並提出“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堅持網路主權理念,推動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推動網路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用、安全有序的目標。”
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兩個堅持”“四個目標”……這些觀點得到全球參會嘉賓廣泛認同。“大國風度、全球視野”“凝聚共識”“務實進取”,眾多積極的評價體現出與會嘉賓對“中國主張”的廣泛讚許和響應。
國家資訊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的評價代表了嘉賓們的心聲:“這些重要論斷進一步闡釋了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必須明晰的基本理念和必須共同遵守的新規則,能夠確保全球數字經濟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彰顯了中國的責任和擔當。”
網路空間國際話語權提升
“從去年開始,不斷有美國的機構來找我們,希望和我們交換一些網路攻擊數據,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這説明信任正通過交流溝通慢慢建立起來。”360董事長周鴻祎頗為感慨。中國資訊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同樣告訴記者:“現在國外的智庫專家們非常願意和我們探討他們對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傾聽我們在網路主權上的主張。”
兩個變化折射出同樣的內涵:通過在網路空間建設上的積極主動作為,攜手構建網路安全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大認同,中國的網路空間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
國際話語權來自中國作為網路大國的智慧與胸襟。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播學研究室主任姜飛坦言:“在把握社會和時代發展的主軸、有效處理分歧等方面,中國務實的實踐和擔當令世人矚目,不僅為網路空間提供了清朗空氣,也為網路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網路空間‘朋友圈’不斷擴大理所應當。”
我國網路實力的發展提速,也為提升國際話語權帶來重要機遇。未來國際董事長王茜説:“跨境電商的發展,讓中國網路經濟促進了世界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們也將資訊基礎設施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貢獻。”
“全球發展面臨許多共同問題,這些問題的治理需要更多溝通,各國攜手來解決。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共同體是非常好的觀點和思路。”國際資訊安全標準化組織負責人愛德華 漢姆普利如是説。同他一樣,與會的外國嘉賓對中國在網路空間建設和全球網路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有頗多期許。
創新驅動網際網路嶄新未來
“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堅持網路主權理念,這樣的表述為我國網際網路産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綱領和方向。中國企業已經在一些網際網路技術上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質變,要抓住當前的大好時機發展自己的網際網路核心技術,突破瓶頸,真正幫助網際網路造福全人類。”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訴記者。
正如倪光南所説,在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一系列關於網際網路未來發展的表述,被網際網路企業家們視為對産業發展方向的進一步明確,他們也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大量機遇。
“習主席關於‘四個目標’的表述,力度很強,給我們強大的信心和動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樊友山頗為激動,“創新發展、安全有序正是我們全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原則。通過綜合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打通資訊壁壘,就能實現互聯互通、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保障網路空間安全。”
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告訴記者:“今天,烏鎮景區外面就有好多輛百度無人車,可以讓大家試乘,一年前我們還只能把它擺在展廳裏。按現在的計劃,2019年商用可以實現。這幾年我們在人工智慧上投入很大,這也正切合了本屆網際網路大會的主題: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技術創新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搜狐CEO張朝陽則説得頗為感性:“地球在變得越來越小,社會的顆粒度越來越細,文化之間的了解與溝通交流越來越深入。把握住這樣的趨勢,中國網際網路産業的未來可期。”
世界因網際網路而多彩,生活因網際網路而豐富。談及未來,“中國主張”讓網際網路企業家們感受到肩頭上沉甸甸的責任。58集團CEO姚勁波表示:“如何發揮網際網路在當前科技創新中的先導力量,與傳統行業在未來10年更深度地整合和合作,是所有中國網際網路從業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創新技術,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為建設網路強國貢獻綿薄之力。”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表示:“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需要中國企業將自己成熟的技術産品、商業模式和實踐經驗推廣到更多國家,幫助這些國家在網際網路領域實現普惠發展。一是要幫助這些國家建設雲計算中心為代表的資訊化基礎設施,首先保障互聯互通;二是幫助他們找到網際網路與傳統産業的融合點,推進‘網際網路+’的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 崔國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