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個都不能少!總理為何逐一會見十七國領導人?

2016年11月07日 23:51:30  來源:新京報新媒體
字號:    

  新華社劉衛兵 攝

  李克強總理外交日程的異常繁忙,連捷克總理索博特卡都“看不下去”了。當地時間11月5日晚,他在與李克強會見時説:“我知道,在這麼短時間裏舉行這麼多場雙邊會談肯定十分困難。所以我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同您見面。”

  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短短兩天,李克強總理不僅正式訪問拉脫維亞、出席16+1領導人會晤、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等近10項活動,還在活動間隙“見縫插針”密集完成了17場雙邊會見。會見室門口一度出現“摩肩接踵”的景象。

  新華社劉衛兵 攝

  據相關人士透露,在本次16+1領導人會晤前,參會中東歐16國總理以及觀察員國白俄羅斯總理都通過外交渠道表達了強烈要求:希望與中國總理“單獨會見”。一向秉持“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外交原則的中國總理,逐一照顧了各方關切,實現了17場會見“一個都不能少”,同時,總理也借助這一多邊外交場合,期望通過最廣泛接觸中東歐各國領導人,推動中國裝備和有競爭力的産品“走出去”,謀劃“16+1合作”互利共贏的更大“棋局”。

  中國與歐盟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同樣是彼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中東歐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再工業化的強烈需求,蘊含著中國裝備産品和有競爭力産品的巨大機遇;而對中東歐國家而言,性價比高的中國裝備和有競爭力的中國産品,更是帶動本國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動力。總理在百忙之中見縫插針安排逐一會見參會的中東歐17國領導人,其核心是為中國裝備站臺,為中國經濟站臺,為國家利益站臺。

  新華社劉衛兵 攝

  李克強在幾乎在每一場會談中都表示,經過幾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國在基礎設施、裝備、工業製造等方面市場競爭力強、産品性價比高。“中國裝備參與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較好滿足中東歐國家發展、再工業化的需要,促進地區互聯互通。”

  事實上,在“16+1合作”的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已經實施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取得了包括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中歐班列”等早期收穫。在本次16+1領導人會晤期間,中國與中東歐16國再次發表了《關於開展三海港區基礎設施裝備製造的聯合聲明》。

  新華社劉衛兵 攝

  拉脫維亞總理庫欽斯基斯表示,中東歐許多國家已經從與中國的合作中受益。各國都期待進一步加強對華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落實合作共識,帶動中東歐與中國,乃至歐中關係實現更大發展。李克強也一再表示:“我們要通過優勢互補,更好實現互利共贏,造福17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在密不透風的17場雙邊會見中,即便是會議間隙,總理也輪不著休息。他要向部長們部署落實上一場商定的事項,磋商下一場重要會談內容。當最後一場與捷克總理會見結束時,已經是當地時間11月5日21時40分。總理送走客人後,下意識地撐了撐腰,接著與圍攏過來的部長們談了近10分鐘。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