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説不完的長征】生死翻越 穿單衣草鞋竟然翻過了大雪山

2016年10月24日 09:54:33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説起長征爬雪山,大家首先會想到夾金山,它是紅軍翻越次數最多的雪山之一。但你也許不知道,紅軍翻過的雪山其實有幾十座之多,有不少比夾金山更高更險!不少紅軍戰士穿著單衣草鞋完成了生死翻越。而在一座人跡罕至的雪山上,至今還能找到紅軍與敵人激戰留下的彈殼。

  中央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

  2008年8月,當時94歲的老紅軍趙世新故地重遊,回到夾金山。看著眼前明媚的陽光、平整的公路,趙世新哭了。

  今天的夾金山已經是道路通達的旅遊景區,但在當年,這裡是讓人們望而生畏的地方。清朝《雅安府志》,對夾金山附近地域有這樣的記載:春夏溫和,秋冬嚴寒,七八月即降霜雪……又南角內有荒山,深林密箐,山勢險峻,地頗方廣,杳無人煙。

  1935年6月,從江西一路拼殺而來的紅一方面軍經過炎熱的河谷地帶,走到夾金山,他們大多穿著草鞋,身上只有單衣。

  老紅軍曾思玉回憶,第一眼看到夾金山,他心裏陡然有了壓力,冰雹有雞蛋那麼大。

  當時21歲的趙世新出發前心情很好。因為他有一副私藏了很久的橡膠鞋底、一把雨傘、還花了好幾個銅板從老鄉手裏買到一袋爆米花。

  當時22歲的秦華禮和山下老鄉的關係處得很好,臨走時,老鄉給了他一個門簾子讓他禦寒。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的戰士在每人喝了一碗辣椒水後,開始向著夾金山進發。

  老紅軍寇瓊波回憶,他看到兩個人站在那裏,寇瓊波走上去説:“你還不走,站在這裡幹什麼?”結果一摸,人已經凍住了。

  歷經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翻過埡口。下山時,很多戰士興奮得向山下猛跑,或是坐在雪上往下滑。

  老紅軍趙世新從一個山坡上滑到雪裏面,光露一個腦袋在外面,剩下的都埋進雪裏了。

  戰友拉著趙世新的雨傘把他救了出來,他的橡膠鞋底和爆米花都掉在了雪坑裏。還有一些戰士卻沒有趙世新幸運,他們就那樣滑下了懸崖。

  翻過夾金山,走出這條山谷,就看到一座不起眼的小木橋。在這座木橋上,紅一方面軍和前來迎接的紅四方面軍的戰士相逢了。

  兩支曆盡磨難的部隊突然相遇,戰士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為了迎接這次會師,紅四方面軍同樣走過了一段艱險的路程。他們翻越了虹橋山、鷓鴣山、巴郎山等數座雪山,又一舉攻下扼守小金縣門戶的猛固橋和馬安橋,才終於為兩軍會師打通了道路。

  2005年,寶興縣在青衣江邊修建了夾金山紀念館,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的壯舉被銘記在這裡,永遠被人們紀念。

  雅克夏山——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

  在今天紅原縣和黑水縣的交界處,海拔4450米的雅克夏山巍然屹立。歷史上,它也被稱做長坂山和馬塘梁子。

  1952年7月,解放軍的一支部隊因為剿匪來到這裡,夜宿雅克夏雪山,在營地附近,戰士們發現了排列整齊的十二具屍骨。

  當時任解放軍141團團長的唐成海被找來辨認這些屍骸,這位1933年就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曾三次翻越雅克夏雪山。他判斷這12名戰士是一個建制班,或許是四方面軍的部隊,也可能是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的部隊,他們應該是在夜晚休息時,因勞累、低溫或缺氧窒息而死。

  1961年7月,四川省政府撥款修建了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1982年紅原縣再次重建。雖然墓碑立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道路不通,只能徒步,但總有人來到這裡,祭奠紅軍烈士,緬懷長征精神。

  黨嶺山——考驗紅軍的“鐵腳板”有多快

  2016年6月底,在成都記者見到了老紅軍寇瓊波,作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名戰士,寇瓊波此生攀登過的最高的雪山就是長征時走過海拔5470米的黨嶺山。這座山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1936年2月,他在這裡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入黨的第二天,寇瓊波和他的戰友們就開始翻越黨嶺山,那時候他們才意識到,之前翻過的夾金山並不是最高的。

  黨嶺山,他們走了整整兩天。

  翻越黨嶺山,部隊抵達道孚。3月27日,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接到命令,第十師、十一師迅速向瞻化挺進,他們被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打下瞻化縣城,打開北上的通道。

  接到命令時,紅四軍的兩個師還駐紮在道孚,與瞻化縣城、也就是今天的新龍縣之間隔著連綿的大山。兵貴神速,上級對紅四軍的要求就是一個字——“快”!

  1936年的4月4日,憑藉四天連續翻越了四座4000米以上雪山的驚人速度,紅軍如神兵天降、抵達瞻化。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就投入了戰鬥。當天晚上十點,瞻化縣城已被攻破。

  大炮山——雪山上的戰爭遺跡

  紅軍在翻越雪山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應對高海拔和惡劣的天氣, 甚至在雪山上,他們還跟敵人發生過激烈的戰鬥。

  大炮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道孚、丹巴交界處,埡口海拔4510 米。這也是紅軍長征經過的雪山之一。這條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如今荒無人煙,幾乎已完全荒廢。從最近的村落到這裡,騎馬也要一整天。但就在這片人跡罕至、走路都很困難的地方,卻隨處可見戰鬥的遺跡。碉堡沿著山谷,一直修到雪山之巔。

  長征期間,紅軍曾在此停留休整,遭到國民黨部隊的襲擊,為此,紅軍和國民黨軍隊在這裡展開了長達半個多月的激戰。最初,國民黨軍隊攻勢兇猛,紅軍在大炮山失守,被迫退到30多公里外的頂果山附近。危急時候,紅軍得到了頂果山寺活佛白若-擁仲降參的支援。擁仲降參活佛號召寺院喇嘛和附近藏民去支援紅軍。

  參加紅軍的喇嘛和家屬共22人,他們全部投入了爭奪大炮山埡口的戰鬥中,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如今,人們在頂果山建起格勒得沙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這座碑和大炮山上的碉堡一起,見證著紅軍在雪山上締造的傳奇,受到當地人民永遠的懷念。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