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峰體驗中使自身靈魂得到凈化和昇華,就是習近平説的“文以載道”吧!這也是習近平心目中偉大作品的樣子!
怎樣講好故事
對於最當下的電視節目、電影,習近平還是很關注的,至少拿著遙控器“換來換去”。一個火了,一堆跟風;手法陳舊,年輕人不接受……這些觀眾反映突出的問題總書記都注意到了,而且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甚至直接點了題!
習近平還表揚了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有點意思,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繫的方法是好的”。
另外,對於文革樣板戲《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等,總書記沒有一概否定,而是辯證地提出要用貼近現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不廢話,直接上原文:
1、破除“羊群效應”,要多樣化、提高品質
文藝創作要在多樣化、有品質上下功夫。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這邊搞個徵婚節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談戀愛、找對象的節目。看著有幾十個臺,但換來換去都是大同小異,感覺有點江郎才盡了。
2、拓寬思路,不要都是淒悽慘慘的
還是要搞點有品質、有特色的東西。我們有很多歷史題材可以拍,不要都是淒悽慘慘的,老是説甲午戰爭我們被打得一塌糊塗,馮子材鎮南關大捷、戚繼光抗倭,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開拓思路,除了戚繼光、馮子材,還有其他人物和故事。
3、好故事講得好才有生命力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講好故事?故事本來都是很好的,有的變成文藝作品以後,卻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還有點意思,手法變換了,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繫的方法是好的。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鮮活,也會有票房。像《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貼近現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