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合肥9月23日電(張磊 汪瑞華)五年轉瞬即逝,期間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增加,更是心智的成熟,對于蕪湖人如此,對于蕪湖這座城市,概莫能外。
過去的五年里,蕪湖經濟社會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與其社會治理體制、科技金融、人才機制等多個領域的改革創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股強大合力在蕪湖得以彰顯。
五年來,蕪湖依靠臨江的天然利好和創新的傳統基因,在各方面發展得如魚得水:龐大制造產業從制造向智造轉換,城市建設從沿江發展走向跨江聯動。如今,依托合蕪蚌試驗區、長三角經濟帶的蕪湖正以左右逢源之勢,在長江之濱茁壯成長。
產業之變——
秉持創新勇立潮頭
作為一個沿江的傳統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一談到轉型,這五年來,在蕪湖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創新”。
說到創新,在蕪湖處處可見,有“三只松鼠”的從無到有、有方特歡樂世界的從小到大、更有汽車和機器人產業的從弱到強……
五年來,蕪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機制,尤其把科技創新擺在重中之重。2011年以來,蕪湖市累計兌付科技創新政策資金9.7億元,爭取國家和省專項扶持資金9.2億元。“十二五”期間財政科技直接投入達到60余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全社會研發總投入280余億元,201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達2.7%。
了解蕪湖的人知道,一直以來,自主創新就是蕪湖的城市特色,更是蕪湖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根本動力。對于蕪湖而言,“創新創業”已經融入為這座城市的基因。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蕪湖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奇瑞的帶頭引領下,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和電線電纜已經發展形成蕪湖的支柱產業,擁有奇瑞汽車、中集瑞江、聯合卡車等多家生產企業,形成了汽車整車、改裝汽車以及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儀表、密封件、燃油箱、制動、懸挂、轉向以及照明燈汽車零部件的產業聚集地。
數據統計,今年1至7月,蕪湖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產值709.49億元,增長13.1%,佔全部規模工業的20.35%;實現增加值150.72億元,增長13.8%,拉動增長2.5個百分點,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5.5%。
傳統產業加速崛起,新興產業從未停歇。在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大手筆推動下,如今蕪湖三次產業比重由6.8:63.5:29.7調整為4.9:57.2:37.9。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現代農業機械、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及光電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形成,以一股“長江水天上來”之勢急遽奔流。
產業騰飛,產業園區的建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蕪湖國家經開區位列全國百強產業園區第52位,蕪湖國家高新區獲批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蕪湖汽車電子及關鍵零部件創業園建成並投入使用,蕪湖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個個拔地而起的產業園區,為企業的更好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
五年歲月更迭,五年激情未減。從當年的蕪湖造船漂洋過海,到後來的蕪湖造車馳騁四方,再到今天的飛機蕪湖造即將展翅藍天,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一路相隨。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