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即將在杭州舉行,中國作為主席國提出了“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創新首次列入G20峰會議題,並作為今年峰會的首要議題,符合世界各國,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近十年來,全球範圍內創新的地理分佈和進程發生了顯著變化。科學以及研發變得更為開放、更注重合作,其地理分佈也更加分散。研發活動在日益全球化的同時也更為本地化,在新興國家中,有越來越多不同的參與方為豐富創新發展作出了貢獻。世界各國正在努力通過科技進步、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新能源革命、工業創新尋求經濟新增長的驅動力。
以“全球創新,致勝之道”為主題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日前在瑞士日內瓦發佈。該報告指出,研究與開發和創新領域的投資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科學和創新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國際化,更注重合作;所有人都有可能從全球創新中受益。
實踐證明,無論投資、出口還是消費,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經濟體紛紛將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美國在工業化戰略推動下,2009年至2013年,製造業産值增長超過20%。2014年以來美國經濟提擋加速。2009年的《美國創新戰略:推進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就業》和2011年的《美國創新戰略:確保我們的經濟增長與繁榮》等,對美國經濟的復蘇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012年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簽署《2013-2020年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目的是發揮科技在俄羅斯現代化中的主導作用,解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效率低下、企業研發熱情不高、國家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流失等問題。
德國政府在《高技術戰略2020》中確定“工業4.0”目標,確定未來10年,資訊物理系統智慧化將是人類步入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可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的出現,科技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勢增長並向各領域擴散,由此掀起的新一輪産業變革將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與此同時,聯合國也高度關注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識。2015年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有17個目標涉及科技創新,進一步細化的169個靶點中有99個涉及科技創新,佔近60%。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和發展生産力。一些科技創新成果,如資訊和通信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航太科技、生命科學等一系列技術的應用,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興起,也引發了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社會環境、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産生了大量新的經濟社會新業態,促進了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發展。
雖然全球大部分創新活動仍集中在發達經濟體,但中國、巴西和印度等部分經濟體追趕速度明顯加快。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成為第一個躋身前25位的發展中經濟體。這被譽為“在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方面,已經邁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一步”。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開放式創新和全球範圍的合作創新加速發展,促進了全球創新活動更趨均衡。
誠如印度工業聯合會總幹事錢德拉吉特 班納吉在《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指出,本地無法驅動全球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發展中國家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創新的重要性迅速提升,這使得各國之間涉及學術界和産業界的合作成為了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在今天的競爭社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需要通過共同的創新型解決方案來應對全球挑戰。今天的世界是聯動的世界,世界經濟同命共榮。國家創新競爭力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對創新資源的吸引力和創新空間的擴張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它還體現出對周邊國家、地區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在創新投資規模高於以往任何時期,且全球知識溢出效應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潛力,新興國家正為本地和全球創新發展作出有意義貢獻的今天,充分發揮本次在中國舉辦G20峰會的平臺作用,G20集眾志、聚合力,深化務實合作以實現全球範圍的創新,必將為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能。(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朱琳)
相關專題: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