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家談】G20帶給中國什麼?

2016年08月30日 10:17:57  來源:中國網
字號:    

  連俊 經濟日報社國際部主任編輯

  1999年,當彼時的八國集團(G8)財長會議在柏林倡議成立二十國集團(G20)這一國際機制的時候,或許誰也不會想到17年後G20的影響力會逐漸超越G7(G8),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成為這些年中的國際格局最為深刻的變化,客觀上也需要G20這樣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出現,為各國更廣泛、更平等更有效地進行協作提供平臺。 中國多年來積極參與G20活動,通過這個日漸重要的平臺,中國不僅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發揮了更大作用,也因之受益匪淺。

  首先,G20峰會平臺為中國更加全面深入地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機遇。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美國倡議下,G20由部長級會議提升為領導人峰會。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更是將G20確定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標志著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與G7或G8不同的是,G20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人口佔全球的2/3,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最廣泛地代表了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同時,G20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運作,這讓新興市場國家同發達國家能夠在相對平等的地位上就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交換看法。

  此外,G20會議的重要決定並不是簡單而無實質意義的聲明,相反地,這些決定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推動國際金融貨幣體係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G20機制已形成以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G20平臺所具備的這些突出特點,為中國全面深度地參與國際經濟治理,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開始關注中國成就,認識、理解以及接受“中國方案”提供了機遇與可能。

  其次,G20平臺在強化中國國際地位的同時,促使中國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一直以來有聲音認為,“G20是西方國家無法挽救經濟失敗轉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治理成本和責任的機制,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拿去挽救西方經濟,是不折不扣的‘冤大頭’”。這種聲音看到了“西方認識到原有全球治理機制的不足,進而轉向尋求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全球治理理念和機制”的特點,但同時卻片面地看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所作出的貢獻,忽略了G20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家,對外依存度接近50%。世界經濟的冷暖中國總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與日俱增。G20為中國提供自身方案和意見,為世界了解中國思路和能力提供了良性互動的平臺。在危機應對時,中國對國際金融改革的意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對態度,都通過G20這個平臺向全世界得以充分展現;在治理轉型時,中國所強調的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諸多倡議,也為世界所熟知,並在各國政策協調中得以具體體現。從這個角度看,G20不僅是個需要中國的平臺,也是個有利于中國的平臺,不僅強化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拓展了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

  此外,G20平臺有效地提升了中國在國際治理中的話語權,讓世界能夠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認識中國。中國經歷了30余年快速發展,逐步融入全球治理體係。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也穩定在30%以上。不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對世界所作出的貢獻與中國所應得到的尊敬以及話語權是不匹配的,即便是現在,中國在有關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仍與自身實力不匹配。G20的出現,客觀上是提供了讓中國發言的平臺,也提供了世界觀察中國方案的窗口。

  當前,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機制進行“增量”的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中國倡議推動成立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這與G20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也不無關係。

  即將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將是中國首次以主席國的身份參加。這次會議的舉行,恰逢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放緩的關鍵時刻,全世界對這次會議也抱有不小的期待。這種背景讓G20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及規則制定提供了一個全世界聚焦的機會,中國如何利用這個機會來展現自身在改革、發展和開放中的寶貴經驗,如何引導國民有更多的世界意識,如何積極在世界經濟“增量”改革中發揮作用,都是值得期待的看點。

[責任編輯:陳佳慧]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