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保健品亂象屢禁不止 非法會議成標配推銷手段

2016年08月26日 10:07: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保健品

  記者近期在湖北、黑龍江、福建等地調研發現,保健品市場的明星代言、批准文號弄虛作假等傳統問題依然屢禁不止,最近又出現非法會議銷售、微信銷售、以銷售保健品名義非法集資等新動向。有關人士建議,應對保健品企業“忽悠”老人的亂象進行打擊,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加大打擊力度,遏制保健品市場亂象蔓延趨勢。

  保健品通過會議微信銷售

  近年來,除了電視廣告行銷等傳統銷售方式之外,以健康講座等非法會議形式銷售保健品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標配”推銷手段。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健康講座”、“贈送禮品”來吸引老年人,並逐步洗腦,最後向老年人變相推銷沒有資質的保健品。

  記者在武漢市徐東大街汪家墩小區附近看到,短短一條只有兩百米長的小巷內,就有三家保健品推銷點,老人進進出出,每家店裏都很熱鬧。在這些店裏,可以聽健康講座,免費測量血壓血糖,有時前幾名進店者還可以免費領取雞蛋,不少老人最後買了不少保健品。

  一位從事保健品銷售的業內人士透露,推銷産品首先要從關懷角度入手,獲得老人的聯繫方式、家庭情況等資訊後,開始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關心老人的疾病,通過逐步交流來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後再賣産品。

  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粧品監管處處長王偉華告訴記者,這幾年保健品企業不斷變換銷售手段,通過召開會議,免費提供物品吸引老年人參加,現場發放傳單、推銷産品,這種保健品通過非法會議銷售的情況呈增多趨勢。

  據天津市消協發佈的資訊,4月初,市民周女士在濱海新區參加老年保健培訓會,在現場花費26000元購買了一种經營者宣稱具有治療癌症效果的膠囊,回家後發現其市場價格只有約2000元。經消協調查,該産品是保健食品,不具備治療功效。

  記者調查發現,保健品銷售盈利空間大。在58同城招聘網站上搜索“保健品銷售職位”,僅在武漢市就有近百家招聘資訊,其中不乏提供“月入過萬”、“房補、年假”等優厚待遇。

  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保健品也是保健品亂象的一個新動向。“越來越多,且難以監管,有氾濫趨勢。”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部長王申國表示,由於方便快捷,越來越多青年人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減肥等保健品,但因微商創立時間較短,且缺少職能部門監管,從消費者投訴情況來看,管理混亂、産品品質得不到保障等問題突出。

  另外,保健品市場還出現以賣保健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的現象。王申國表示,保健品企業大量招募業務員,在街道、公園等公共場所向中老年人以投資保健品為名,承諾給投資人高息回報為誘餌,吸引投資者進行非法融資。

  投訴同比增長3.9倍

  保健品市場不法商家騙術不斷升級,而傳統頑疾依然屢禁不止。據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介紹,今年第二季度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訴舉報,同比增長達3.9倍,尤其是虛假宣傳、無證經營、違法生産等問題十分突出。

  記者暗訪發現,明星代言保健品現象依然存在。在哈爾濱市開發區萬達廣場附近的一家藥店,有個專櫃擺放著琳瑯滿目的保健品,有一款是某明星夫婦代言的魚油軟膠囊。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説:“明星代言的絕對假不了。”王申國介紹説,實際上很多保健品代言人並沒有用過産品,儘管新廣告法已有嚴格規定,但明星代言的亂象依然存在,對消費者起到誤導作用。

  批准文號弄虛作假現象也很常見。與魚油軟膠囊並排擺放的是一款康富麗牌魚油膠囊。記者找遍整個外包裝也沒看到批准文號,僅看到食品衛生許可證號“魯食健字生證(臨)字20110040號”。王偉華説,沒有批准文號,那就意味著不是國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必須嚴肅查處。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一些小廠家生産的保健品中,往往存在用衛生許可證號冒充批註文號的做法,普通消費者並不了解。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目前保健品領域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懲治乏力。儘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實施,但實施條例還沒公佈,對保健品市場的監管有時缺乏依據,特別是微商銷售方式越來越多,監管更難。同時,對保健品企業“重審批輕監管”,違法成本低。

  另外,基層部門由於缺乏經費,保健品抽檢力度不夠。據王偉華介紹,市級層面,抽檢費用能夠得到保障,但縣、區沒有專項財政撥款,只有遇到舉報才能臨時申請費用,這對保健品的監管力度遠遠不夠,也導致保健品在基層不合格的情況有增多趨勢。

  專家建議建立保健品抽檢制度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期發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空巢老人”佔到老年人總數的一半。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十分廣闊,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現實意義重大。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分析認為,保健品銷售商家大打“免費牌”、“專家牌”、“親情牌”,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的手段,給不知情的老年人製造“買藥不花錢”、“不買白不買”的假像,導致大量老人上當受騙。

  隨著保健品“忽悠”式行銷不斷升級,一些老年人偏聽偏信,發現上當受騙後情緒消沉,甚至自殺。羅教講建議,對保健品忽悠老年人應施行精準打擊。食藥、工商、衛生、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嚴打各種違規違法行為;老年協會、退休職工管理委員會等相關組織應把老年人組織起來開展健康活動。

  同時,政府和媒體要加強宣傳力度,鼓勵老年人多接觸新聞和社會資訊,提高防範意識,減少上當受騙的幾率。子女和社會要多關心“空巢老人”,給予親情關懷,避免他們陷入騙子的“溫柔陷阱”。提醒他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便參加商家以“免費活動”等名目開展的促銷活動。

  有關人士建議,應儘快公佈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為保健品市場監管提供更加健全的法制保障。加大對基層食品監管部門的財政專項支援,建立保健品抽檢制度,防止保健品亂象向基層蔓延。

  針對保健品市場執法乏力、監管存漏洞等問題,專家建議,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將假劣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虛假誇大宣傳的生産經營企業列入“黑名單”。不斷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消費者、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等通過舉報電話、網路等方式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違法違規行為,營造“社會共治”局面。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