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長征開始時擔架上的"陰謀"是怎麼回事(圖)

2016年08月20日 13:09:5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長征開始時擔架上的“陰謀”是怎麼回事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紅軍佔領遵義後,“中央隊三人團”繼續商討如何開好遵義會議。在毛澤東的主導下,他們商定了發言提綱。

  遵義會議開始後,博古作了報告,周恩來作了副報告。隨後,張聞天首先站起來作了“反報告”,按照他們三人已經擬好的提綱,旗幟鮮明而系統地批評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的錯誤軍事指揮。會議第二天,毛澤東做了長篇發言,深刻剖析了錯誤軍事路線的癥結所在;之後王稼祥發言,表示堅決支援毛澤東的發言和張聞天的“反報告”,提出由毛澤東指揮紅軍。毛澤東的發言和張聞天的“反報告”主導了會議方向,定下了會議基調。

  陳雲後來在《遵義會議傳達提綱》裏寫道:“擴大會中恩來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綱和意見,博古同志沒有完全徹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凱豐同志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A(李德)同志完全堅決地不同意對於他的批評。”這説明,克服“左”傾錯誤領導的過程是複雜的,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是大勢所趨,是黨的選擇,紅軍的選擇,歷史的選擇。

  張聞天在回顧這一段歷史時,這樣評價:“長征出發後,毛澤東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反對李德、博古的‘中央隊’三人集團,給遵義會議的偉大勝利放下了物質基礎。”

  擔架上的談心交流與思考探討,構成了紅軍長征勝利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這就是索爾茲伯裏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提到擔架上的“陰謀”。而這個所謂的“陰謀”,實際上反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被逐漸接受和認可的過程,對黨和紅軍來説至關重要。(翟清華、婁思佳、楊茹)

  【1】【2】

[責任編輯:李寧]